该【2-8班-全超 】是由【286919636】上传分享,文档一共【3】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8班-全超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2
我眼中的志愿者
说到“三情三感”,这是国家汉办对汉语教室志愿者的要求,要做一名有责任感,使命感和光荣感,充满感情,热情和激情的汉语教师志愿者。
三感三情是汉办对志愿者精神的官方解读,在我看来则是对志愿者精神最凝练准确的概括。
作为正值青春年华的我们,即将奔赴海外,以国家的名义去向全世界传播我们的文化和语言,这无疑是一份光荣而神圣的事业,我们的青春活力代表国家的新气象,改变外国人脑海中旧的对于中国的贫穷落后的印象,我们要让他们感受汉语的语言之美以及中华五千年大气滂沱的文化积淀,我们要让他们在跟中国接触前对中国有一个正确的认知,要让他们喜欢甚至爱上中国,这就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纯粹的语言教学所能承载的使命。这就需要我们志愿者除了汉语教学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对我国文化的精髓有一个深入的学习和了解,比如大秦的军事装备的标准化对于他后来的空前强盛的意义,比如关于天下非一人之天下而是天下人之天下的源自战国末期的民主思想启蒙,比如对中国传统服饰的认知.…要求我们不仅理解这些东西,更能深入浅出的呈现在外国学生面前。而现在的我们对于自己国家的文化的知识储备是严重不足的,很多人不会背三字经,对于儒家文化也只是有个很粗浅的理解,对于中国的琴棋书画茶武术的了解都太少,所以如果不加强学习,到了国外,当别人问我们关于中国的事情我们就会没有底气。而学习和了解的过程不会一直是有意思的,所以就需要作为志愿者的我们对传播中华文化充满激情,对学习中华文化充满热情。
2
古之学者为己”,事情是自己真心想要做的,既是自己要的,自然乐在其中,有何苦累可?所谓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凡事要想个清楚,是你自己愿意做的才做,千万不要把它当作什么“使命”,勉强自己用 “铁肩”去挑。这样就不会倦不会累,这样就动力无穷。
对中华文化充满自信。
对中华文化充满自信,这是很重要的前提。作为年轻人,我们从小对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津津乐道,很多人哈韩哈日,觉得出国玩高大上在国内旅游就很low。这些内容看似有些偏离志愿者精神这个主题,但仔细想想,对中华文化没有发自内心的崇尚和自信,何谈光荣感和使命感?
我们知道,中华文化有5000年的历史,曾经几度领先于世界,培养了中华民族胸怀天下的豪迈自信精神,但近代以来情况发生了逆转。鸦片战争之后,在外部帝国主义和内部封建势力的重压下,我们民族的文化逐渐衰微,长期处于弱势状态。我们的人民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由于长期落后挨打而形成了严重的弱势文化心理。不仅我们的普通人民常常在外国人面前抬不起头来,即使是学界精英也鲜有自信。从清朝末年以来一直在争论的 “中体西用”、“西体中用”等等,尽管争论的具体内容不同,但背后都隐含着同样的弱势文化心理。
3
这种文化自卑心理、弱势心理、防御心理直到今天还不同程度地、自觉不自觉地存在着。比如,有的人崇洋媚外,总觉得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于是照抄照搬,食洋不化,误国误民;有的人封闭保守,不敢接触外来文化,死抱传统不放,甚至想用传统的某种思想改造中国;有的人表面上很强势,批判西方文化言辞激烈,以中国文化特殊论否定世界文化共同性,实际上是不敢面对世界文化,不敢参与国际文化对话,这仍然是一种文化弱势心理、防御心理的表现。
另外,在海外教中文传播中华文化就像西方的传教士,是一件很严肃且辛苦的事情,虽然国家为我们的生活考虑的很周到,但是还会有很多的挑战和困难,就需要我们志愿者有一种精神支撑着去面对,去担当。心里时刻装着祖国,要为祖国争光。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而国际汉语教育教师志愿者是应该带着光荣感,使命感,和责任感来传道的,无论何时何地,传播中华文化,培养中国的朋友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
2-8班-全超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