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3—5班—罗佳教案 】是由【zhimenshu】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3】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3—5班—罗佳教案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题目:《请客吃饭》
姓名 : 罗佳
班级 : 5班
序号 : 7 2
2017年 6月 10日
教案题目:《请客吃饭》(中级汉语综合课)
教学对象:中级水平的中亚学生
使用教材:《博雅汉语准中级加速篇Ⅰ》
教学目标:
语音方面:
,注意语音语调。
,以下是本课轻声词语:讲究、招呼、热闹、闹笑话。
:热闹。
词语方面:
,尤其是重点词汇:请客、讲究、邀请、招呼、夹、随便、特殊、特点、风俗、热闹、陪。
。例如:讲究(可做名词、动词、形容词)、招呼(动词/名词),在讲解时主要讲解课文中词性,可适当补充。
C.生词讲解时可补充反义词,例如:凉(热)、热闹(冷清)。
语法方面:
掌握“并不+动词/形容词”、“并没(有)+动词的”;学会“……的话”的句式;理解并会用“往往”造句。
汉字方面:
。(会读、会认、会写、会用)
:凉、或、邀、随、醉、餐。(会读、会认、会写、会用)
C.一些生字讲解时可以适当补充偏旁或整个字的意义,例如:热(形声字,下为火字,意义为在火上烤)、闹(会意字,中间“市”表示集市)、方(象形字)、夹(象形字,原字像左右二人从两边辅助中间一个人)、醉(会意字,“酉”表示酒,“卒”表示“极点”、“极端”。“酉”与“卒”联合起来表示“酒喝到极端”)(会读、会认、会写、会用)
课文方面:
,能够对本文文体有一定了解,本课为说明文。
,能够知道段落大意,掌握课文中出现的语言点,能学习课文中的表达方式,学会正确使用类似句式介绍自己国家吃饭的文化风俗。
,根据同学们的亲身经历展开讨论和学习,使学生更加了解中国人请客吃饭的文化风俗。
听力方面:
。
,能够听懂类似做客吃饭的词语以及本课在课文中的生词。
口语方面:
A. 能够正确读出课文中轻声的词语:讲究、招呼、热闹、闹笑话。
“并不+动词/形容词”、“并没(有)+动词的”;
“……的话”; “往往”这三个语法点进行汉语表达和交际。
,可以复述课文。能够运用学过的词语和句式准确回答课前、课文中和课后的问题。
D.可以使用从课文中提炼出来的结构介绍和谈论自己国家请客吃饭的文化风俗。
阅读方面:
、听完课文后,能够以每分钟200字左右的语速朗读课文,语音、
语调基本正确。
、无关键性生词和新语法点、内容及篇幅同课文类
似的一般性文章,理解准确率为80%以上。
C.能够在老师的带领下读懂课后练习例句并能够自己完成练习。
写汉字或者汉语写作方面:
A.能够正确书写本课生字词,并熟练运用。
B.掌握较易写错字:凉、或、邀、随、醉、餐。
C.能够使用已有的汉语知识完成“介绍一下自己国家请客吃饭的风俗习惯”的作文。
,适当补充现在中国请客吃饭的不同,通过中国与不同国家吃饭时风俗习惯的不同启发学生对中国文化或者中文学习更感兴趣。
,树立学生汉语学习的信心,使学生能够将课堂上学习的语法点和关于请客吃饭的文化风俗等充分应用于学习生活中去。
:在学生学习中注意温故知新,尽量引导学生说出正确答案,以
加强学生记忆,及时掌握新内容。
:多提问学生,及时给予反馈和鼓励,促使学生大胆发言,加强学生记忆,创造轻松的课堂氛围。
:课文学习前进行小组讨论,通过小组学习体会合作学习的优点,同时起到了解课文大意,增加学习兴趣的作用。
D.归纳:通过例句举例等,带领学生归纳新词义,教会学生自己归纳和总结的方法,帮助其自主学习汉语。
教学重点:
:生词和课文的发音,断句。轻声词语的读法:讲究、招呼、热闹、闹笑话。
:请客、讲究、邀请、招呼、夹、随便、特殊、特点、风俗、热闹、陪。
:“往往”、“……的话”、“并不+动词/形容词 并没+动词/形容词”的意义和用法。
:主要是易错字:凉、或、邀、随、醉、餐。
:
,并能表达出类似意义的句子和语段。
。
教学难点:语法点的运用;通过课文学习可以表达出类似意义的语句;说明文讲
解较枯燥,需要多说多练带动课堂气氛。
教学方法:
新课教学以讲授法为主,引导学生学习。
学生回答后多给予鼓励,增加学生信心。
辅助教学方法为小组讨论法、情景法、归纳法等。
语法点结合课文讲解,结合课后题在课上进行练忆和熟练运用。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板书
教学时数:本课共五课时,每课时45分钟,共计约225分钟完成。本教案展现的是前四课时讲解及部分练习。第五课时为其余练习部分。
教具准备:
实物类:板书、汉字卡片
媒体类:PPT、动画、图片
教学课时分配:
1-2 课时:学习生词,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3-4课时:学习课文,语法点。
5课时:用情景法请学生表演请客吃饭环节,对剩余练习进行讲解。
教学步骤:
第 1-2 课时
(一) 教学目标:
-31,注重讲练结合;
,了解课文大意。
(二) 教学重点、难点:
可以听写并熟练运用所学生词。
(三)教学过程:
1. 教师与学生相互问候并询问课堂考勤情况。
2. 复习旧知识。请同学上讲台听写生词。回顾上一节课介绍的中国饮食文化,为本课《请客吃饭》做出铺垫。
教师语言:
你喜欢吃什么中国菜?
3. 新课导入,引出《请客吃饭》的课文内容。
教师语言:
大家有这么多喜欢吃的中国菜,那你有没有去过中国朋友家做客?
4. 学习讲解生词:首先由教师领读,然后请学生齐读以及分别朗读,注意纠正学生读音。生词讲解时例句多用课文中句子。
生词:
请客(动词):请人吃饭,看电影等。
课文原句:“以前中国人请客吃饭的讲究很多。”
例句:今天中午咱们一起去饭馆吃饭,我请客。
2. 讲究(名词):需要注意的地方。
课文原句:“以前中国人请客吃饭的讲究很多。”“餐桌上的讲究也没以前那么多了
。”
例句:喝茶有很多讲究。
注:可做动词→我们要从小培养讲究卫生的好习惯。/中国人饮食讲究“色香味”俱全。(注重)
可做形容词→你今天穿得很讲究。/你的房间布置得很讲究。(精美)
这个词有三个词性,可老师给例句,学生归纳。
3. 座位(名词): (老师比划座位)
4. 先后(名词):
课文原句:“从座位的安排到上菜的先后顺序,都很有讲究。”
例句:请大家按照先后顺序排好队。
5. 方(形容词):(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正方形)
例:方桌;以前的中国人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
6. 客人(名词):
例:A如果去B家做客,那么A是客人,B是主人。(用同学举例)
7. 主人(名词):(同上)
8. 邀请(动词):
课文原句:“主人邀请客人们入座。”(请学生举例)
9. 入座(动词):(同上)
10. 往往(副词):
课文原句:“客人们往往先坐不重要的座位。”(语法点会讲解到)
11. 的话:(语法点)
12. 凉(形容词):
例:凉菜;今天天气很凉。
注:讲解时强调这个字的偏旁,提醒学生不要写成 氵。
13. 招呼(动词):
课文原句:“每道菜上来以后,主人都会招呼大家吃。”(示意)
例:周末有很多客人来我家,我在做饭,我的妻子在招呼客人。(接待、照料)
注:课文中是动词,还可以做名词用:打招呼。讲解时可先讲汉字:招 和 呼,偏旁是提手旁和口字旁,因此本意是用言语、手势或其他方式招引、呼唤。注意轻声的读法。
14. 或(连词):
课文原句:“一般要等最重要或最年老的客人开始吃,其他人才会跟着吃。”
注:强调这个字写的时候容易漏掉 丿 。
15. 其他(代词):
课文原句:“一般要等最重要或最年老的客人开始吃,其他人才会跟着吃。”
16. 过程(名词):
例:吃饭过程、学习过程
17. 夹(动词):
例:夹菜;手里夹着一根香烟,衣服被门夹住了;他左边夹着书,右边夹着包。(可老师做动作,学生造句子)
18. 随便(形容词):
课文原句:“桌上的菜,有时候并不都可以随便吃。”
例句:现在公园都不要门票,你们可以随便参观。(学生举例)
19. 特殊(形容词):跟“普通”意思相反。
课文原句:“因为这道菜有特殊的意义。”(学生举例后归纳)
1. 形容词作定语:我从小生长在农村,对农村有着特殊的感情;
2. 有时作谓语:学校规定不让请假,但是他生病了,情况有些特殊。
3. 特殊情况是固定搭配。还可以说特殊性。
20. 做客(动词):
例:“去别人家做客。”
21. 光(形容词):
例:吃光、花光、用光。
22. 劝(动词):说服
例:劝酒、劝架
例句:他的病刚好,你要劝他多休息。
我们都劝过他,可是他不听。(学生造句)
23. 特点(名词):
课文原句:“劝酒是中国人吃饭最有特点的地方。”
注:(教师询问):你能说说你的同桌有什么特点么?
(教师询问):你能说说你的国家有什么特点么?
24. 干杯(动词):
例句:为大家的健康干杯!
25. 地区(名词):
例:“在北方一些地区。”
26. 风俗(名词):
例句:过中秋节吃月饼是中国的传统风俗。
注:(教师询问):你们国家请客吃饭有什么风俗习惯?(学生造句)
27. 醉(动词):酒喝得太多。
28. 中餐(名词):中国菜。(让学生列举中餐包括哪些)
29. 热闹(形容词):
课文原句:“在中餐桌上,你总能看到人们劝酒、劝菜、高声谈笑,非常热闹。”
注:(教师询问):你喜欢去人多的地方还是一个人待着?
哦,你喜欢去热闹的地方。(等学生回答后总结成句)
下课后,我们一起去吃火锅好么?
我们一起去热热闹闹地吃一顿火锅。(等学生回答后总结)(给图片让学生造句)
30. 陪(动词):
课文原句:“他必须陪着客人。”
例句:老师,昨天我陪朋友去医院了,所以没来上课。(学生造句)
31. 闹笑话:
课文原句:“如果你对这方面的知识一点也不了解的话,就很可能会闹笑话。”例句:如果你汉语没学好却给别人做翻译,那很可能闹笑话。(学生造句)
5. 课文:(初步对课文有所了解,主要纠正学生发音,便于课后更好的预习。)
1. 教师提问学生课前问题,引起学生讨论和兴趣。
,然后请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注意纠正学生读音。
课前问题:(教师随机提问学生书上部分的课前问题)
吃饭的过程中,你觉得主人该给重要的客人夹菜么?
中国人请客吃饭的时候,你觉得是不是菜上来就可以直接吃?
主人和客人之间会劝着喝酒么?
在中国人家里做客,喝醉酒是不是很不好?
6. 小结。
7. 布置作业。
1. 背会生词,下节课听写。
2. 熟读和预习课文内容。
第 3—4 课时
(一) 教学目标:
,了解课文内容;
:“并不+动词/形容词”、“并没(有)+动词的”; “……的话”; “往往”
(二) 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中有关中国人请客吃饭风俗习惯的文化知识以及三个语法点的讲解和熟练运用。
(三)教学过程:
1. 教师与学生相互问候并询问课堂考勤情况。
2. 复习旧知识,回顾上一课所学内容,听写生词。
3. 询问学生他们国家请客吃饭文化,通过对比不同国家请客文化引出课文内容。
教师语言:
你们国家吃饭时,安排座位有没有讲究?
去别人家里做客有什么需要注意的么?
4. 学习新课
请学生分段朗读课文
通过课堂活动了解课文大意
教师分段讲解课文内容
课文分段讲解时,穿插语法点讲解及练习。
关于课文的课堂活动
1. 将全班学生4-6人分为一组。要求每一组学生先在小组内部讨论自己从课文中读到的内容,然后派一个代表把讨论的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遍。
2. 学生讨论课文内容的时候,教师下讲台聆听,要求他们尽量用汉语交流。3. 在每一组代表发言时,老师要注意多用简单的引导性语言启发学生,使
学生能够自信、流畅的将课文内容讲解出来。
分段理解课文
第一、二段:
1. 教师读一遍课文,其中穿插着叫学生起来读一部分。然后提问,理解课文:
最重要的客人坐在哪里? 入座的时候,应该怎么坐?
(课文第一段是总领全文的段落,为后文分段叙述做铺垫)
,练习课后题二。(图表题,大致理清安排座位的顺序)
语法点:往往(经常的意思)
教师询问学生:到了周末,你往往做什么?
考试以前,你往往会做什么?
你在学习汉语时往往会犯什么错?
(请学生造句)
(翻到语法点,讲解和“常常”的区别。做课后练习题二,在练习中理解这两个词不同的用法)
语法点:……的话(用在句尾表假设)
(教师举例,请学生归纳总结语法点用法)
举例:今天不下雨的话,我们就去爬山。
你们的听写都正确的话,老师会很高兴。
学习中有问题的话,可以问老师,也可以问同学。(总结语法点意思)
3—5班—罗佳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