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2025年科学教案(通用7篇) 】是由【森森】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5年科学教案(通用7篇)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2025年科学教案(通用7篇)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相识天平,学,用科学的方法测量物体的轻重。
2.学习按物体的轻重给三个或四个物体排序,感知理解序列之间的关系。
3.培育幼儿对事物的新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试验。
4.情愿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共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爱好。
活动打算:
比较的物品若干对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选择3种(或4种)瓜果,运用已有阅历比较轻重。
1.这些瓜果一样重吗?怎么辨别轻重?
2.引导幼儿用手分别去掂各个瓜果的份量,然后再记录表用手掂一栏中,按物体的'轻重用数字进行排列。(引导幼儿知道物品的轻重是相对的,学习尝试按物体的轻重给三个物体排序)
二、老师设疑:有的瓜轻重差别很小,很难用手掂出来,怎么办?(出示两个重量相近的瓜)
提问: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这两个瓜哪个重,哪个轻呢?
三、相识并运用测量工具——天平。
1.介绍天平的运用方法(准星必需居中,物品应轻拿轻放)和利用天平推断物体轻重的方法(哪边翘起哪边物品就轻,哪边下沉哪边物品就重)。
2.猜想:这两个瓜哪个轻?哪个重?
3.用天平测量验证这两个瓜谁轻谁重,初步学的方法。
4.用天平测量验证前一环节中用手掂排序三个物体重量的精确性。
四、嬉戏猜猜谁轻谁重。
出示大小相差不多的瓜果,让幼儿猜哪个轻,哪个重,然后用天平验证。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以瓜的实物引出,请幼儿先用自己的方式想出比较的方法,通过用眼睛看、天平秤、用秤重量的方法和用生活阅历脑子想等方式进行,老师在引导中要多用扩展性的话题引到,到后面有些幼儿又想出了用纸沉下去的程度来进行比较,方式多变,但有时老师在活动还欠缺,喜爱重复幼儿的话语,须要不断反思。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1、简洁了解雾形成的缘由。
2、情愿与同伴沟通、共享阅历。
。
。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1、老师引导幼儿说一说雾的样子。
老师:小挚友,你们谁见过雾?它是什么样子的?有雾的时候你是什么感觉?你喜不喜爱雾?
说说理由。
2、引导幼儿围绕老师提的问题,沟通阅历和感受。
3、老师和幼儿一同视察雾的图片。
小结:雾是白白的,感觉潮潮的,有雾时看不清远处的东西。
二、通过故事了解雾形成的缘由。1、老师:小挚友们都见过雾,有谁知道为什么会有雾?雾是怎么形成的呢?
小兔子就遇到了这个问题,咱们一起来听一听兔妈妈是怎么告知小兔子的吧!
2、。
老师:故事讲完了,兔妈妈是怎么说的呢?
3、引导幼儿讲解并描述故事中兔妈妈说的话。
小结:雾是一种天气现象,他是由很多小水滴和空气中的小尘埃结合而成的。
三、了解有雾的天气出门须要留意些什么。1、老师:有雾的天气到处都是白茫茫的,看不清远处的东西,小挚友假如和爸爸、妈妈一起出门,应当留意些什么呢?
激励幼儿自由发言。
2、小结:不离开家长太远;知道有雾的天气,开车时要开雾灯、慢性等。
科学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幼儿在玩电脑的时候留意到了那个计时的小沙漏,于是大家关注起计时的问题来,起先探讨哪些东西可以用来计时,古代和现代的计时工具有什么不同,等等。由于时间概念比较抽象,运用沙漏这种古老的计时工具是帮助幼儿感知速度的快慢,理解时间概念的较好途径。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比较、视察、推断探究沙漏速度与漏口多少的关系。
2.沟通和共享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3.培育幼儿对事物的新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试验。
4.情愿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共享自己的心得。
5.学录自己的发觉。
活动打算:
1.用饮料瓶制作的`沙漏、饮料瓶若干、钻有不同漏洞的饮料瓶盖。
2.细沙、漏斗。
3.幼儿每人一份记录表、笔。
活动过程:
1.视察沙漏,引起爱好。
2.制作沙漏
(1)幼儿讲解并描述制作沙漏的方法,老师依据幼儿讲解并描述示范操作。
(2)老师介绍不同材料,请幼儿自主选择材料制作不同的沙漏,并把试验结果记录在试验表上。
(3)幼儿操作,老师视察了解幼儿的试验状况,并赐予帮助或指导。
3.沟通试验结果
(1)幼儿相互沟通试验结果。
(2)集体共享试验结果,并讲解并描述试验阅历。
通过沟通,幼儿获得漏口少则沙漏漏得慢,漏口多则沙漏漏得快的学问阅历。
4.引发新问题
沙漏中沙子的多少是否会影响沙漏的速度?
活动反思:
在这活动中可以看出孩子的主动投入、享受探究的过程,并乐于共享自己的探究结果。整个活动实现了“玩中学、”“做中学”以幼儿自由发觉、自主探究为活动核心,基本做到孩子在前,老师在后;尝试在前,指导在后;操作在前,结论在后。
科学教案 篇4
设计思路:
小班幼儿对事物的相识具有形象性、详细性的特点,喜爱干脆参加尝试,对操作体验型的活动尤为感爱好。科学活动“蛋宝宝站起来:正符合了孩子们好动手、喜探究的心理特点。活动的目的是培育幼儿动手操作、主动活动的爱好和创建意识。材料的供应上既留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留意了材料的层次性、开放性,幼儿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动探究,体验胜利的欢乐。
活动目标:
,对事物产生新奇心和学习的愿望。
。
“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觉、探究和沟通的爱好。
、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觉。
。
活动打算:
(与幼儿人数相等)
(老师操作用,事先装饰成蛋宝宝)
、小沙盘、小瓶、瓶盖、小碗、小塑料盒、积木、彩泥、沙包、米、报纸、卡纸条、手帕、小毛巾等协助材料若干。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爱好
出示蛋宝宝,引发幼儿说说蛋宝宝长得怎么样?
二、幼儿自由探究
三、借助协助材料接着探究
,借助各种协助材料使蛋宝宝站起来。
、介绍自己的方法。
,把自己的好方法介绍给大家。
活动反思:
这是小班的一节科学活动教学,依据新《纲要》提出:“教化活动内容的选择要贴近于幼儿生活,据展幼儿的阅历和视野。”本活动运用教化新理念,建立民主、同等、和谐、合作、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幼儿在以自己为主体的和谐宽松的环境中,大胆自主地投入活动,得到发展。这节活动源于幼儿生活,符合小班幼儿好动手、喜探究的心理。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探究引导幼儿想方法削减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噪音。
2、萌发幼儿想方法限制噪音的爱好,发展幼儿动手动脑的实力。
3、培育幼儿对事物的新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试验。
4、情愿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共享自己的心得。
5、学录自己的发觉。
活动打算:
1、幼儿已具备乐音与噪音的生活阅历
2、椅子、桌子、杯子、碗、铁桶、双面胶、透亮胶、海绵、布条、棉花、小地毯、废报纸及各种软硬材料;记录纸、笔
活动过程:
1、幼儿倾听噪音,导入活动
请助教老师隐藏在黑板下,利用一些工具制造噪音,让小挚友留意听
打算一些很嘈杂的噪音,钢琴曲以及欢快的儿歌等等,让孩子感受噪音和乐音的区分。
提问:你听到了一些什么?
这些声音是什么东西发出来的?听了这些声音后你有什么感觉?
你们有什么方法削减这些噪音?
2、引导幼儿进行两种物品相碰撞操作
老师今日打算了许多东西,想请小挚友也来试一试,哪些东西相碰撞时发出的声音很吵很大?哪些东西相碰撞是发出的声音很小?请把你的发觉记录下来。
小组探讨、讲解并描述自己的操作活动
哪些物品与任何物品相碰撞时发出的声音比较小?
哪些物品与别的物品相碰撞时发出的声音比较大?
你们喜爱听哪种?为什么?
3、引导幼儿分小组探讨削减噪音的方法,并相互沟通
我们一起来动脑筋想一想,用什么方法可以削减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噪音?
启发幼儿自选材料,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活动延长:
让孩子们找找我们的教室里有什么噪音,有什么方法可以解决,请孩子们自己动手,将自己的想法用行动表示出来。
活动反思:
在幼儿的科学活动中,我们应当加强对幼儿思维实力的培育,增加他们的独立性、探究性,使幼儿把学习任务放到完整的环节中去完成,真正驾驭科学学问,走进科学,也让科学之光,能照亮孩子成长之路。
科学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跷跷板》一课是青岛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常见的力》的第三课。“嬉戏”是孩子们童年生活的一部分,而“跷跷板”这一活动更是孩子们乐于参加的。教材从引导学生回顾玩跷跷板时的发觉入手,引领学生提出问题,进而利用杠杆尺“想方法找平衡”。使学生在动手中找寻杠杆平衡的规律。
探究怎样才能让天平和杠杆保持平衡;
教学目标:
1、能用视察、体验和已有学问阅历对杠杆尺平衡作出假设性说明;能通过视察、试验等方式相识杠杆尺平衡规律。
2、学会在嬉戏中合作沟通,擅长提出和发觉问题;关切人们运用杠杆原理的技术成果,乐于用学到的学问改善生活。
3、知道杠杆平衡的条件,了解天平的主要构造,了解生活中的平衡现象。
教学打算:
1、杠杆尺、钩码、蜡烛、火柴等。
2、有关平衡现象的图片、制作简易天平的材料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1、观看资料-玩跷跷板
师:看过这段资料后,你们有什么发觉吗?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吗?
2、学生沟通汇报。
3、师:我们这节课就来探讨跷跷板平衡的隐私。(板书:跷跷板)
(二)制定安排,试验探究
1、师:请看,这是一个特别的跷跷板,它叫杠杆尺,这是底座、竖杆、平衡尺,细致视察杠杆尺,大家有什么发觉?从中间往左数是第1格、第2格、第3格、第4 格,从中间往右数是第1格、第2格、第3格、第4格,左边第一格和右边第一格到中间的距离是一样的,那么左边第4格和右边第4格到中间的距离也是一样 。这是钩码,它可以挂到杠杆尺上。我在左边第一格挂1个钩码,有什么现象发生?(左边沉下去了)看到这里,你有什么想法?你想怎样做?其他同学的`想法和他一样吗?好,你来试一试,假如胜利了,给他点掌声好不好(鼓掌),现在我把他的方法记录在杠杆尺图上,贴到黑板上。
2、师:刚才,我们演示的只是一种玩法,要想探讨平衡的隐私,仅靠一种玩法是不行的,须要大量的玩法,你们还想怎样玩,使杠杆尺平衡呢?
学生自由发言,照实验中要做好记录,老师予以激励。
3、师:同学们使杠杆尺平衡的方法可真不少!下面让我们按自己的想法使
桌上的杠杆尺平衡,留意两点要求:一是小组要分工,要有操作员、记录员、汇报员、问题员,问题员可以随时提问题,让操做员讲一讲为什么能平衡?二是平衡了的杠杆尺可以放到一边,别乱动。起先做吧。
(师巡回指导,督促学生做好记录,问是怎么想的,为什么平衡?两边比较,两边挂一样多钩码会怎样,两边不一样多时会怎样?)
4、师:同学们找到这么多平衡的方法,真了不得,下面让我们以自己喜爱的方法沟通一下,可以拿着平衡了的杠杆尺作介绍,可以展示你的杠杆尺图,谁的玩法好玩,我们就把它贴在黑板上。
(学生在实物投影前介绍,老师提问“你怎么想的?”“一边一个还可以怎样挂”“大家看他画得对不对,谁画这种玩法的图了?”“有没有一边挂两个的吗?” “谁能给他提问题,谁来补充一下?”等,适当进行激励性评价,如“你的想法真奇异,还有别的挂法吗?”“你的挂法还挺困难呢?有没有用很少的钩码让它平衡的?”)
5、师:同学们,细致视察这6幅平衡图,你们有什么发觉?你们觉得哪些杠杆尺的平衡很相像?(学生汇报)
师板书:一样多(重)一样长(格),平衡;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平衡。
6、师:假如一样多,不一样长能不能平衡?(可以演示一下)
(师生探讨分析其次类为什么能平衡?总结出挂的多的一边离中间近,挂得少的一边离中间远;重的一边离中间近,轻的一边离中间远。)
(三)联系生活,学问应用
师:同学们,平衡现象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你们了解多少?
学生自由沟通,如人们利用平衡现象独创了秤、天平、体重计;挑水时扁担放到肩部中间;起重机吊起重物而不倒;走钢丝的杂技演员做动作时要保持平衡等。
(四)自由活动:玩“蜡烛跷跷板”,并说出其中的道理。
(五)总结评价,拓展活动
1、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哪个同学表现最好?你觉得自己表现怎么样?除了你们小组之外,还有哪个小组表现最好,你们觉得老师今日表现怎样?
2、师:这节课同学们探究了有关平衡规律方面的学问,你准备用它来干什么? (学生沟通。)
师:(出示关于平衡的小玩具)请同学们课下发挥你的聪慧才智,动动脑,动动手,看谁制作的更好,更新奇。系列资料
第3课《跷跷板》教学设计脚本样稿
教学流程 素材说明
2025年科学教案(通用7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