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2025年科学教案(常用9篇) 】是由【baibai】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0】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5年科学教案(常用9篇)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2025年科学教案(常用9篇)
科学教案 篇1
1、初步了解染色的方法,尝试用彩色颜料在不同的材料上染色。
2、情愿动手操作,体验染色的乐趣。
3、能在情景中,通过试验完成对简洁科学现象的探究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觉的结果。
4、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试验结果的实力。
1、各种染色作品布置成展览区。
2、废旧的白棉布、白纱布;餐巾纸等若干;稀释的彩色颜料。
一、观赏染色作品
1、出示染色作品
提问:它是什么?知道它是怎么做出来的吗?
2、幼儿探讨,老师介绍制作方法
二、尝试染色
1、老师示范
2、幼儿染色,老师巡回指导
激励幼儿选择不同的颜色,将材料折成不同的形态进行染色。
三、作品展示
1、幼儿讲解并描述制作过程中用了什么颜色的颜料
2、在展览区中展示幼儿作品,同伴观赏
活动建议:
1、这是一次极富趣味性的活动,通过动手染色,幼儿会发觉棉布等上面的各种颜色、,在幼儿尝试染色时,建议老师适当提示幼儿将棉布折成不同的形态并选择不同颜色的颜料。在作品展示的时候亦可发挥幼儿想象,说说自己作品上的花纹像什么。
2、幼儿收集染色的丝巾和衣服,放置在区域活动中让幼儿表演,进一步感受染色制品为我们生活带来的漂亮。
3、用白棉布、白纱布染色显得奢侈,老师可以发动家长、幼儿一起收集能染色的废旧材料,这样更具活动意义。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中,我觉得我的活动提问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提问的效果也很好。可以说在大家的探讨下,提问的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幼儿不仅会说了,而且还更会问了。这样的自由探究活动吸引了孩子们的留意力,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忱。孩子们在轻松、开心地氛围中,发挥了他们在活动中的主动性,实力也得到了肯定的发展。
科学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大班的孩子,随着学问阅历的丰富,视野的开阔,思维及动手实力的逐步发展和提高,他们对科学探究的爱好更加深厚,同时他们的思维特点正由原先的形象思维逐步向初步的逻辑思维转变。该活动内容本身就具好玩味性和多变性,对孩子充溢了吸引力和挑战性,因此,在活动中我们增加猜想、操作、视察、验证等环节,让幼儿在疑问中发觉,在探究中创建,突出体现了从“趣”中引、在“玩”中学、在“说”中知,引导幼儿有序、合理地支配空间,发展科学的思维方式,为幼儿解决平常遇到物体整理摆放的难题供应帮助,更有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活动目标:
1、在反复尝试“装罐子”的'过程中感知物体间的空隙。
2、通过视察与试误体验胜利的欢乐u。
3、能依据记录表用语言大胆表达操作的过程和发觉。
活动打算:
阅历打算:懂得分别物品
材料打算:幼儿人手一份材料(一个罐子、5个乒乓球、一杯玻璃球、一杯米和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介绍过程,激发探究爱好
1、引导幼儿视察操作材料
2、提出操作任务:请小挚友们想方法把5个乒乓球、一杯玻璃球和一杯米都装进罐子里去,并且能盖上盖子,你们能完成吗?
二、引导幼儿尝试装罐,感知物体间的空隙
1、幼儿猜想装罐的依次
2、提出操作要求
1)一种东西全部装完才能装另一种
2)三种东西全都装进罐子,还能盖上盖子,才算完成任务
3)每尝试一次就把你的操作依次记录下来
3、幼儿尝试操作,老师巡回指导
重点指导幼儿按要求装罐,感知物体间的空隙
4、沟通共享,激励幼儿大胆表达操作的过程和结果
师:你是按什么依次装的?完成任务了吗?
小结:原来同样5个乒乓球、一杯玻璃球和一杯米,装的依次不同,结果就不同。
三、幼儿再次操作,验证填补空隙的最佳方法
1、老师巡回指导,重点引导幼儿视察大小不同的物体填补空隙的现象
师:细致视察,看看谁钻到谁的空隙里去了?
2、沟通操作结果,引导幼儿发觉物体填补空隙的最佳方法
1)师:你们都完成任务了吗?你发觉谁钻到谁的空隙里去了?
2)老师演示,师生共同小结装罐的最佳方法。
小结:原来乒乓球大,球之间的空隙也大;玻璃球比较小,会钻到乒乓球之间的大空隙里;而小米粒最小,就把更小的空隙给填上了。
3)引导幼儿进一步思索:现在的罐子装满了吗?还能往里放东西吗?
老师小结:原来只有根据从大到小的依次才能装下更多的东西。
活动延长:迁移阅历,解决问题—————请小挚友用今日学到的本事解决图片上的问题。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在看看、猜猜、讲讲的活动中了解车子是由不同数量的轮子组成的
2、通过嬉戏让幼儿知道轮子是可以滚动的
活动打算:
PPT、幼儿带来的各种车子
活动过程:
一、介绍各种不同数量轮子的车
今日我给你们带来一个奇妙的珍宝,你们知道是谁吗?
(一)出示两只轮子,引起爱好
1、你们看这是什么?有几只? 2、你见过的两只轮子的车吗?是什么车?
小结:两只轮子的车有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
过渡:还想接着往下看吗?
(二)出示三只轮子
1、你们看这里有几只轮子? 2、三只轮子是什么车?
小结:三只轮子的是三轮车
(三)出示玩具车
1、这是一辆什么车?这辆车有几只轮子? 2、出示四只轮子,四只轮子有些什么车?
小结:四只轮子的有轿车、警车、消防车、公共汽车等等
二、讲讲玩玩:知道车有了轮子会滚动
1、探讨:为什么这些车都要有轮子呢?
2、你们想不想开开自己带来的车?(幼儿相互介绍自己带来的车有几个轮子)
3、幼儿开开自己的车,开完后将车按轮子数量放进不同的停车场
总结:原来我们刚才望见的车和你们玩的车都是有不同数量的轮子组成的,有了这些轮子车才可以在公路上开。
活动延长
你们玩得快乐吗?还有许多珍宝也想出来和你们见见面,我们请他们出来好吗?
1、你见过这么多轮子的车吗?
2、平常请你们爸爸妈妈带你们一起找找看哪些车有这么多的轮子,好吗?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白盐和白糖
通过视察和试验,知道糖和盐的名称、特点及用途。
能比较出糖和盐的简洁相同点和不同点。
活动打算:糖、盐、杯子
活动过程:
导入活动,引起幼儿爱好。(通过尝的方法让幼儿了解里面装的'是什么水)
1、出示两杯水问:你们知道这两个杯子里放的是什么?
2、请幼儿来尝一尝,并说一说杯子里的是什么水?
二、引导幼儿视察糖和盐。(通过操作培育幼儿擅长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实力)
1、请幼儿依据生活阅历,说说糖和盐是什么样子的。
2、请幼儿打开纸包,看看纸包里是什么?想想用什么方法知道?那一包是糖,那一包是盐,糖是什么样子的,盐是什么样子的?你们想方法自己去试一试用自己的方法来知道。
请幼儿将糖和盐倒在水里,用筷子轻轻搅拌,待糖和盐溶化后。问:糖和盐到那里去了?
三、了解糖和盐的用途。(培育幼儿的表达实力)
你们知道糖和盐有什么用吗?(家家户户烧菜离不开它们。工厂许多地方也要用到盐。)
四、比较糖和盐。(培育幼儿对事物的视察实力)
糖和盐什么地方是一样的?什么地方是不一样的?小结:糖和盐都是白颜色的,一颗一颗亮晶晶的它们都能溶化到水里,它们都是人们生活中不行缺少的东西。糖和盐的味道是不同的因此它们的用途也是不一样的。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镜子里的我
1、初步了解镜子的用途,知道镜子能照出人或物体。
2、通过照镜子和参加照镜子嬉戏,感知镜子中的我,了解镜子的基本特征。
3、乐意照镜子,主动参加照镜子嬉戏活动,对用镜子视察四周的事物感爱好。
活动打算:
1、阅历打算:幼儿在生活中见过、并用过镜子。
2、物质打算:镜子人手一面。
活动过程:
1、出示镜子,引起幼儿爱好。
老师:瞧!这是什么?它是什么样的?
2、自由摆布镜子,探究、感知镜子的特征。
让幼儿自主玩一玩,说一说:你发觉了什么?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摸一摸、看一看、说一说,自己对镜子的相识。
3、“照镜子”感知自己五官以及表情。
老师:镜子里有什么?动一动镜子,你还望见了什么?
老师:瞧一瞧,镜子里的你是什么样子的?
让幼儿照镜子做各种表情和动作。启发幼儿说说:照镜子时,你发觉什么?
3、了解镜子在生活中的广泛用途。
老师;你在哪里见过镜子?还有谁用过镜子?
4、引导幼儿开展“照镜子”的嬉戏活动。
5、想幼儿介绍“照镜子”嬉戏的玩法,启发幼儿想一想:老师做照镜子的人,小挚友做镜子里的人,老师做什么,小挚友应当什么?
激励幼儿仿照老师的动作,跟着老师的动作而改变,感知镜子里的人和照镜子人的动作的一样性,体验照镜子的欢乐。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气味真正多
小班幼儿的嗅觉感官阅历较少,他们对气味的概念停留在好闻与不好闻、香与臭的水平上,即便有也是潜意识里积累的,很少有探究各种物品气味的机会。通过这次探究活动“气味瓶”,旨在给幼儿供应一个积累嗅觉阅历的机会,让幼儿了解各种物品的气味。
1.学会用鼻子闻物体的气味,发展感知实力。
2.知道鼻子可以闻气味,要爱惜自己的鼻子。
每组一套深色的瓶子,里面分别装有:香水、香油、臭豆腐、酱油、醋、酒、蜂蜜等,尽可能的供应有各种气味的物品。
1.激发幼儿对气味的感知爱好。 师:“小挚友你们知道鼻子有什么用吗?”(呼吸、闻气味)拿起一只瓶子,“假如我想知道瓶子里有什么东西,应当怎么办呢?”(看或闻)
2.引导幼儿感知各种各样的气味。 (1)“桌子上有许多的瓶子,你们知道里面都是些什么吗?” (2)请小挚友打开瓶盖,闻一闻瓶子里装的是什么东西。闻好一个盖好,再换其它的瓶子闻,等一会儿告知大家,你闻到了哪些气味?
(3)幼儿沟通自己刚才闻到了什么气味。(4)老师请每组一个小挚友找出醋的气味?(或其它气味)的瓶子,看谁先闻出来。
3.引导幼儿探讨、扩展阅历。1挚友你在家里或别的地方还闻到过什么气味?请你告知大家。
2最喜爱闻什么气味?不喜爱闻什么气味?为什么?幼儿探讨沟通。
老师小结:不同的东西有不同的气味,鼻子能告知我们各种各样的气味,帮助我们辨别不同的东西。
4.总结
探讨怎样爱护鼻子启发幼儿回忆以往碰伤鼻子或感冒的 感觉,进行探讨,谈谈爱护鼻子的方法。
老师小结:我们的鼻子很有用,可以呼吸,还可以闻到许多的气味,所以我们要爱护自己的鼻子。知道不挖鼻孔,不把异物塞入鼻孔,活动时留意不撞击鼻子,主动参与熬炼,增加体质等
在娃娃家的厨房里放上一套深色的瓶子,里面分别装有:香水、香油、臭豆腐、酱油、醋、酒、蜂蜜等,制成“气味瓶”,让幼儿辨别各种气味,并用语言讲解并描述自己的发觉。
小班科学活动:圆形滚得快
活动目标:视察和操作活动,发觉圆形积木比方形、三角形积木滚得快的现象。
2、培育对探究活动的爱好,发展视察实力。
活动打算:
1、每人一小筐、筐中有长方、圆、方、三角积木各一块。
2、圆柱体铁罐、铅笔、电池、玩具轮子等能滚的物体若干。
3、活动前搭好每人一组斜板。
活动打算:
一、组织幼儿操作和视察:
1、小挚友你们喜爱滑滑梯吗?
2、很多积木也想来滑滑梯,看看是哪些形态的积木?
3、请小挚友把你箩筐里的积木拿出来一个一个放在那边的滑滑梯上请它们滑滑梯,看看这些积木是不是滑得一样快?等会儿讲给大家听好吗?
二、幼儿操作,老师巡回指导。
三、探讨并提出下一步操作要求:
1、圆积木、方积木、三角积木滑滑梯是不是滑得一样快?
2、这次实行个滑滑梯竞赛,三块积木同时滑滑梯、看谁滑得最快、更会儿讲给大家听好吗?
四、幼儿操作、老师巡回指导。
五、探讨:
1、刚才你的积木滑滑梯竞赛时,谁滑得最快?
2、老师也来玩滑滑梯竞赛,请小挚友当裁判,看谁滑得最快。
3、老师总结:
圆积木比方积木、三角积木滚得快,也滑得快。所以,汽车、摩托车、自行车的轮子多是圆圆的,这样就开得快了。
六、延长活动:
1、老师这儿还有很多玩的东西,请你们每人选一样能滚得快的东西。
2、你选的是什么?你怎么知道它滚得快的?
3、请小挚友把你选的东西拿到下面的大滑滑梯上去滑吧!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 颜色对对碰
1、初步感知两种颜色配色后发生改变。
2、主动关注四周生活中有色调的物品。
1、绘本《小蓝和小黄》ppt。
2、红、黄、蓝三种颜料水各10瓶、一次性塑料杯、色卡、毛巾、纸巾。
一、故事《小蓝和小黄》导入
故事讲到小蓝和小黄抱在一起变成绿色时,请小挚友想一想,他们会跟爸爸妈妈怎么说这个好消息?
二、投放蓝色、黄色颜料瓶,请小挚友动手验证,蓝色和黄色抱在一起是否真的会变成绿色。
2025年科学教案(常用9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