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收集整理
对联赏析
软红不到藤萝外;
嫩绿新添几案前。
作者简介
高其佩,(1672-1734)清代著名画家,辽宁铁岭人。初属汉军镶白旗,后改隶镶黄旗,字韦之,号且园,又号南村,累官宿州知州、都统、刑部侍郎。擅长花鸟、走兽、人物、山水画,其简练苍劲处,极近明代吴伟。尤以指头作画著称,其侄孙高秉著有《指头画说》,记载其画法和轶事。同时,在诗文方面,高其佩也有很高的造诣。
【注释】①软红:都市繁华。宋苏轼诗云:“半白不羞善领发,软红犹恋属车尘。”自注:“前辈戏语,有西湖风月,不如东华软红香土。”这里是指春色的多彩。
②藤萝:高大木质为藤本,奇数羽状复叶,叶长成后下面仍密生白色长毛,春季开花,花青紫色,荚果长18-24厘米,主产于我国北部,供观赏,花和种子可食用,古人喜欢在院子里栽种。
③几案:泛指桌子。《世说新语•雅量》:“王丞相主簿,欲检校帐下。公语主簿,欲与主簿周旋,无为知人几案间事。”
【鉴赏】
1、写景为主,景中带情。
2、动静结合,静中有动。
3、本联构思奇妙,对仗工整,景情交融。
汉水接苍茫,看滚滚江涛,流不尽云影天光,万里朝宗东入海;
锦城通咫尺,听纷纷丝管,送来些鸟声花气,四时引兴此登楼。
——顾复初撰题成都望江楼濯锦楼联
【注释】①汉水:指四川省内的汉川江,流入大渡河。②苍茫:旷远迷茫貌。③朝宗:水流入海。④锦城:又名锦官城,成都的别称。相传战国时秦国张仪建城,后为
“蜀王宫”。四川织锦自古驰名海内。三国时设官管理织锦,故称“锦官城”。杜甫诗有“花重锦官城”“锦官城外柏森森”等句。⑤咫尺:喻距离很近。《左传•僖公九年》:“天威不违颜咫尺。”徐幹《答刘公幹》诗:“虽路在咫尺,难涉如九关。”望江楼址原属华阳县,故有“通咫尺”之说。⑥纷纷丝管:丝管,丝竹管弦,古代乐器的总称。纷纷丝管喻指城中繁华行乐的景象。杜甫《赠花卿》诗:“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⑦顾复初:字子远,号幼耕,元和(今江苏吴县)人。清同治间做过光禄寺署正,是当时有名的诗画书法大家。著有《乐静廉余斋文集》。该联一说杨宗蔚撰。杨宗蔚,清代文人。⑧望江楼:位于成都市锦江南岸。古名“碧鸡坊”。传说这里曾是我国唐代女诗人薛涛的故居。清代以前,这里便开始兴建亭台楼阁,植松竹花卉,至清光绪十五年(1889),陆续修建了崇丽阁、吟诗楼、濯锦楼、浣笺亭、五云仙馆、清婉室等,是今望江楼公园的基础。
【鉴赏】
上联写锦江、汉水的气势。登楼远眺,盟见汉水旷远迷茫,那滚滚的江流,在云影日光之下奔流不息,历经万里东流入海,给人以亲临目睹之感。
下联写成都的繁华。望江楼与都市近在咫尺,城中那丝竹管弦之声,夹杂着鸟语花香之气,更加激发着游人们的情兴。联语通过登楼后的“看”和“听”,把江流之气魄、都市之繁华及游人之情兴,勾勒一尽。细读此联,望江楼一带的美景,均能尽收眼底。
花笺茗椀香千载;
云影波光活一楼。
何绍基撰题四川成都茗椀楼联
作者简介:何绍基(1799-1837):字子贞,号东洲,晚号蝯叟,道州(今湖南道县)人。清道光进士。能诗文,精小学,擅书法。著有《说文段注校正》《东洲草堂诗集》等,官至翰林院编修、广东乡试考官和四川学政等。⑥茗椀楼:在成都望江楼公园内,相传为薛涛品茗之所。
【注释】①花笺:精致华美的笺
中国楹联6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