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中风病中医诊疗方案.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1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2011年中风(缺血性)诊疗方案
缺血性中风相当于西医脑梗死,指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局限脑组织的缺血坏死或软化,而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
一、诊断:
1、中医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及全国脑病协作组《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2、西医诊断:
根据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进行诊断。
二、中医治疗思路:
急性期标实症状突出,急则治其标,治疗当以祛邪为主,中经络者常以平肝熄风化痰通腑活血通络为法;中脏腑闭证当以通腑醒神、豁痰开窍为法;脱证则宜救阴回阳固脱为法:“内闭外脱”可以醒神开窍与扶正固脱兼用。
三、急性期西医治疗:
根据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进行治疗。
四、急性期中医治疗方案包括:
1、中医辨证论治:根据病情选择中风系列方、中成药(含院内制剂)、中药针剂。
2、根据病情选择用药剂型:汤剂、颗粒剂、中成药、针剂
3、根据病情选择给药途径:口服、鼻饲、灌肠、静滴、外洗、外敷、沐足、中药药熨。
4、针刺疗法:脑梗死急性期中脏腑患者选用“石氏醒脑开窍针刺法”,中经络患者按诊疗规范辩证施针(灸)
5、按摩推拿:辩证施针。
6、中药外治法:中药外洗、外敷、沐足、药熨、灌肠。
五、中医治疗方法:
1、辨证治疗:
(1)中经络:
①肝阳暴亢,风火上扰:
主症:半身不遂,偏身麻木,舌强言謇或不语,或口舌歪斜
兼症:眩晕头痛,面红身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尿赤便干。
舌脉象:舌质红或红绛,舌苔薄黄,脉强有力
治法:平肝熄风,泻火通络
方药:中风1号(钩藤20g,菊花15g,夏枯草15g,天麻10g,石决明30g,生龙牡各30g,栀子10g,黄芩12g,珍珠母30g,牛膝12g,赤芍12g),每日1剂,水煎服。
针剂:清开灵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配合活血化瘀类药物如:脉络宁注射液,丹红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舒血宁注射液等。
②风痰瘀血、痹阻经络证:
主症:半身不遂,口舌歪斜,偏身麻木,舌强语謇或不语
兼症:头晕目眩
舌脉象: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腻,脉滑
治法:熄风化痰,祛瘀通络
方药:中风2号(法夏10g,白术10g,天麻10g,胆星6g,丹参20g,赤芍12g,瓜蒌皮12g,鸡血藤30g,竹黄12g,大黄6g,g,每日1剂,水煎服
针剂:川芎嗪注射液配合活血化瘀类药物如:脉络宁注射液、丹红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舒血宁注射液等。
③痰热腑实,风痰上扰证:
主症:半身不遂,口舌歪斜,偏身麻木,舌强言謇或不语。
廉症:腹胀便干便秘,头晕目眩,咯痰或痰多。
舌脉象:舌质暗红或暗淡,苔黄或黄腻,脉弦滑或偏瘫侧弦滑而大。
治法:先治以通腑化痰:生大黄10g,芒硝10g,瓜蒌30g,丹参20g,枳实10g,大便通泻后,改清化痰生活血通络,中风3号(全瓜蒌10g,胆星6g,丹参20g,赤芍12g,鸡血藤30g,竹黄12g,大黄6g,枳实10g),每日一剂,水煎服。
中成药:化痰通腑口服液1次1-2支,每天2次。
针剂:清开灵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
④气虚血瘀证:
主症: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
兼症:面色苍白,气短乏力,口流涎,自出汗,心悸便溏,手足肿胀。
舌脉象: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沉细、细缓或细弦。
治法:益气活血,化瘀通络。
方药:中风4号(黄芪3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赤芍10克,归尾10克,地龙10克,川芎
10克,丹参20克,鸡血藤30克),每日一剂,水煎服。
中成药:芪归通络口服液1次1-2支,每天2次。
针剂:川芎嗪注射液或参麦注射液,北芪注射液配合活血瘀血类药物如:脉络宁注射液、丹红注射液、舒血宁注射液等。
⑤阴虚风动证:
主症:半身不遂,口舌歪斜,偏身麻木,舌强言謇或不语。
兼症:烦躁失眠,眩晕耳鸣,手足心热。
舌脉象:舌质红绛或暗红,少苔或无苔,脉细弦或细弦数。
治法:育阴熄风通络。
方药:中风5号(生地20克,玄参15克,麦冬15克,珍珠母30克,牡蛎30克,丹皮12克,丹参15克,白芍15克,女贞子15克,钩藤20克,桑寄生30克),每日1剂,水煎服。
针剂:脉络宁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
(2)中脏腑:
①肝阳暴亢,风火上扰清窍证:
主症:神情恍惚,甚至昏迷,半身不遂。
兼症:平时多有眩晕、麻木之症,情志相激病势突变,肢体强痉拘急,面红,口干便秘。
舌脉象:舌质红绛,舌苔黄腻而干,脉弦滑大数。
治法:清热熄风,开窍醒神。
方药:中风6号(羚羊角3

中风病中医诊疗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buhouhui915
  • 文件大小75 KB
  • 时间2018-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