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劳动合同法》(3).ppt


文档分类:法律/法学 | 页数:约3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劳动合同法》的立法背景、原则和主要特点
2007年9月
——主要介绍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劳动合同法的立法背景和意义
二、劳动合同法的立法原则和过程
三、劳动合同法的主要特点
四、切实做好劳动合同法的贯彻实施工作
一、劳动合同法的立法背景和意义
(一)立法背景

——劳动关系是现代社会最基本的社会关系。
——劳动关系和谐与否,直接关系劳动者的切身利益,是衡量社会是否和谐的重要标准。

——经济体制转轨、社会结构转型、企业机制转换以及工业化、城镇化、全球化和经济结构调整进程加快的影响。
——劳动关系呈多元化、复杂化的趋势。
——劳动关系中的矛盾逐步显现:劳动报酬、工作时间、劳动保护和职业危害、社会保险以及劳动者不能共享经济发展成果等问题。
一、劳动合同法的立法背景和意义
(一)立法背景

——劳动合同制度是建立和协调劳动关系的基础法律制度。
——当前劳动合同制度实施中的问题:劳动合同签订率低、劳动合同短化、劳动合同内容显失公平、滥用试用期、随意解除劳动合同、劳务派遣用工冲击正常用工等。
一、劳动合同法的立法背景和意义
(二)立法意义
——立法目的是解决劳动关系方面特别是劳动合同制度实施中的突出问题,维护社会公正,促进社会和谐。



二、劳动合同法的立法原则和过程
(一)立法原则
,注重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立法宗旨)


二、劳动合同法的立法原则和过程
(二)立法过程——民主立法过程
第一阶段:劳动保障部起草(2004年初至2005年1月)

第二阶段:国务院法制办修改完善(2005年1月至10月)
——2005年10月28日国务院第110次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
——2005年11月26日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议案。
第三阶段: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2005年12月至2007年6月29日)
——四次审议
——2006年3月20日至4月20日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共收到191849条意见。
——2007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8次会议以145票赞成,1票未按表决器通过。
二、劳动合同法的立法原则和过程
(二)立法过程——科学立法过程
——既是对我国现行劳动合同法律制度的继承,又体现了前瞻性和针对性。
——既借鉴市场经济国家的立法经验,又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
——既重在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又兼顾用人单位的特殊利益。
三、劳动合同法的主要特点
劳动合同法共98条,分别对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与变更、解除和终止等环节作出了具体法律规范,内容丰富,体系完整,体现了新时期新阶段的鲜明特点。
《劳动合同法》对现行制度的突破
(一)强化了用人单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义务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

——用工之日订立;用工之前订立;一个月内订立。

——由7项变为9项;增加6项(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社会保险、职业危害防护),减少3项(劳动纪律、劳动合同终止条件、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

《劳动合同法》(3)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yzhlyb
  • 文件大小712 KB
  • 时间2018-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