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好初三历史课的_三大法宝_上好初三历史课的“三大法宝”
合浦县山口中学花学文
[摘要] 初中历史课一直处于“副科”地位,尤其是初三历史课,学生根本不重视。本文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创新教学模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三方面简述了上好初三历史课的看法。
[关键词] 初三历史教学三大法宝
初中历史课程一直处在“副科”的地位,属考察科目而已,学生的思想很是“实用主义”,加之课业负担重、压力大,因此,他们根本不重视历史课。调查表明,近80%的学生“课余时间根本上不看历史课本”,大部分学生均表示对历史缺乏兴趣,拿着历史课本就头晕,历史课上不是做其他作业就是打瞌睡,还有部分学生认为上不上历史课“无所谓”,尤其是面临升学考试的初三学生,更不可能去花一些他们认为“不值得”的时间与精力在历史科的学习上了。因此,初三历史真有点像杨修所说的“鸡肋”了。
“鸡肋,食之无肉,弃之有味”——第一,我们不可能放弃历史课不上;第二,想依靠改变历史课考查科的目的地位来提高学生的“重视”又不现实,怎么办?我们只有反思传统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努力实施课堂教学改革去寻找出路了。好在初三历史“非中考科目”,我们可以不受应试的约束,可以放开手脚去大胆尝试。几年来,我将新课改的一些理念和别人的一些成功经验运用到初三历史教学实践中,有苦也有乐,收获颇多,我把其中一些行之有效的尝试和想法概括为“三大法宝”。
第一“法宝”:通过生动的故事和热点新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学习历史就不是“无所谓”的了,也不会成为一种“额外的负担”,相反,学习就是一种享受,一种愉悦的体验。
如何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呢?如何才能让学生上历史课不“头晕”,不打瞌睡呢?假如我们上的历史课不是枯燥的“过去”,不是强迫学生死记硬背什么历史人物、事件、历史意义,而是在给大家讲一则情节生动的历史故事,我想,学生就不会睡觉,毕竟爱听故事是人的天性,尤其是孩子。于是,我花了很大力气,搜集了古今中外的一些有趣、幽默历史小故事。讲新课前,我常用一则与该课内容相关的历史故事导入;下午第一节,学生爱打瞌睡,我讲幽默故事,让学生捧腹大笑;学完新课讲章节故事,不到半个学期,学生们都有了一种盼望上历史课的念头,因为上历史课轻松、愉快,正如一位学生在给我的元旦贺卡上写的那样:“……,你的历史课不但把我们带入了历史知识的宝库,也给我带来了学习历史的全新感觉——愉快!”学生对历史课有了兴趣,讲故事我便逐渐让位于学生,课前一个小故事,轮流进行,同学们评分,记入分数档案。这样一来,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为历史课堂添上了愉快色彩,也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可谓一石三鸟。
另外,学生对历史课缺乏兴趣的重要原因是,历史似乎都是过去东西,跟现实生活没什么关系——“学历史没什么意义”。为了缩短历史与现实距离,我在上课时,常用一些热点新闻资料、新闻评论来创设情景,引起学生的兴趣。如学习《美国独立战争》一课时,我将“9·11”事件的有关图片资料制作了多媒体课件,让大家观看,就大家关心的问题展开讨论,学生兴致极高,以此为契机,将话题转到了新课的学习。并指出,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事情都有其历史渊源,美国的
“9·11”事件同样也不例外,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就转移到历史学习的课堂里。在学习两河流域文明时,我放一段关于伊拉克局势的新闻录像,学生
上好初三历史课的 三大法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