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外出就餐消费已成为人们的日常消费需求。
手机、上网普及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节奏。
(1)从微观上看,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2)从宏观上看,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1、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2000年)
总体小康的特点:
(3)从总体上看,我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东部沿海发达地区,2001年人均GDP已达到或超过三四千美元,远远高于中西部一些落后地区。目前,人均GDP最高为上海市,已经突破4000美元,最低的贵州省却只有300多美元。
发展很不平衡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020年实现)
(1)全面小康的内容:
(2)经济建设的目标
区别
总体小康
全面小康
标准
低标准,人均GDP只有800多美元
较高标准,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
全面程度
偏重于物质消费的小康,不全面
除了注重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外,还特别注重人们的精神生活,所享受的民主权利、生活环境改善等,实现社会全面进步
发展程度
发展不平衡,地区差距、城乡差距、工农差距较大,部分地区尚未达到
缩小地区、城乡各界层的差距,惠及十几亿人口
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比较:
二、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
材料一:
材料一说明了什么?
材料二:
全国有70%的江河水系受到污染,40%基本丧失了使用功能,流经城市的河流95%以上受到严重污染;3亿农民喝不到干净水,4亿城市人呼吸不到新鲜空气;三分之一的国土被酸雨覆盖,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20各城市我国占了16个。
种类
原油
原煤
铁矿石
钢材
氧化铝
水泥
GDP占世界总量
占世界消耗量的比重
%
31%
30%
27%
25%
40%
%
中国能源消耗占世界消耗量的百分比
应该避免的拉美化陷阱
巴西在1968-1973年期间创造了GDP年均增长10%以上的“奇迹”。但以后“奇迹”消失了。 %,以致被称为“失去的10年”,出现了世界经济中的“拉美陷阱”。
“有增长,无发展”。一边是现代化,一边是大多数人享受不到现代化成果的严峻现实,从而影响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巴西的贫困问题异常突出。1993年,20%%,,,属于收入分配不公很严重的国家。
1、要树立科学发展观
其内涵:
以人为本
全面发展
协调发展
可持续发展
(是本质和核心内容)
主旨:为了更好地发展
(五个统筹)
小康社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