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浙江省社科规划课题设计论证(活页).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浙江省社科规划课题设计论证(活页)
(本表不得出现申报者姓名、单位等有关信息)
课题名称
“新二元结构”从排斥到融合的新政治经济学分析
——以浙江杭、甬、温三城市为例
预期成果
1√.专著 4√.研究报告
成果去向
1√.公开出版、发表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的意义;: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主要内容、基本步骤;:本课题理论创新程度或实际价值以及成果去向 (负责人成果和课题组成员分开写。前期成果和参考文献各限填10项)。本表填写字数限5000字以内。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的意义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本课题研究的“新二元结构”问题,相关的理论主要依托于社会融合理论。社会融合作为一个社会政策概念起源于欧洲学者对社会排斥的研究。按照布尔查特(Burchardt,2000)等学者的观点,社会成员在消费、生产、政治、社会互动中参与不足或不参与都可能被认为是社会排斥的存在。排斥的形式主要有经济排斥、政治排斥和社会排斥(Giddens,2001)。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政府机构和社会政策研究者逐渐意识到,反社会排斥就是要推进社会融合。西方基于外来移民社会融合的探讨,主要形成了“同化论”和“多元论”两大流派(麦格,2007)。其中,“同化论”倾向于强调外来移民对当地主流文化的认同,对原有的社会文化传统和习惯的抛弃;“多元论”一般认为各种文化和价值观会相互适应,不以文化多样性的牺牲为代价,最终使得所有的社会参与者都享有平等的权利(Glazer,1997)。两种理论的争论对社会融合研究视角的选取及其测度具有重要意义。有学者便基于多元论从移民和市民两个角度建立了移民的社会融合研究框架(SPoonley,2005),这对国内农民工的社会融合研究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2. 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目前国内关于农民工的城市融合的相关研究内容丰富,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证研究都已经非常广泛而且深入。
(1)社会融合理论研究方面:田凯(1995)提出流动人口适应城市生活的过程,实际上是再社会化的过程。周大鸣(2000)在考察珠江三角洲的外来工时发现,外来工在分配制度、职业分布、消费娱乐、聚居方式和社会心理等5个方面都与本地人截然不同,形成了“二元社区”。马西恒等(2008)以具有在城市长期居住的事实和意愿的人群为研究对象,得出外来新移民与城市社区的融合将经历“二元社区”、“敦睦他者”、“同质认同”3个阶段,王春光(2001)用“半城市化”来分析农民工在城市的社会融合问题,认为现在的农村流动人口正处于“半城市化”的阶段。王桂新等(2008)对农民工的市民化进行研究,指出实现社会融合的过程也就是实现农民工市民化的过程。杨菊华(2009)在考虑到国际移民社会融合的研究思路和理论,兼顾国内流动人口面临的特殊社会问题,提出流动人口融入城市社会至少包含:经济整合、文化接纳、行为适应和身份认同4个维度。
(2)社会融合实证研究方面:蔡防等(2005)运用政治经济学方法,对北京市排斥外地劳动力的机制进行了分析,指出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制度障碍,产生于改革以前的传统发展战略以及一系列制度安排。更进

浙江省社科规划课题设计论证(活页)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mh900965
  • 文件大小70 KB
  • 时间2018-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