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窥镜室护士的职业危险及防护论文.doc内窥镜室护士的职业危险及防护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内窥镜室护士的职业防护措施。方法分析内窥镜室护士职业危险因素。结果:内窥镜室护士职业损伤因素客观存在。结论:加强内窥镜室护士专业素质,增强自身安全防护意识,规范内窥镜室管理,培养护理人员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应激能力,尽可能降低职业损伤。
【关键词】内窥镜室;职业危险;防护
近年来,内镜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内镜在消化、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内窥镜室护士由于工作性质的需要经常暴露于各种危害因素之中,常常会受到含有致病微生物的污染物和气溶胶的危害,使得内窥镜室护士成为高危群体..,因此如何提高内窥镜室护理人员职业风险防范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1内窥镜室护士职业危险因素
:在内镜操作中,患者的唾液、痰液、胃液、血液等,稍有不慎可喷至操作者头面及眼内,护理人员取活检时还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当中可能有传染性病毒和细菌,如幽门螺旋杆菌、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梅毒、艾滋病病毒、结核分枝杆菌、大肠肝菌等。同时由于内镜检查属于侵入性操作,使用后的内镜表面及内腔均被患者粘液污染,护理人员在清洗消毒过程中很容易被溅起的水花、管道注液时射出的水线污染面部、衣物或操作过程中手套破损直接接触污物。有资料显示,眼、鼻、口腔暴露于污染血液和体液而感染艾滋病(AIDS)%,%,暴露含HBV的血液或体液的感染率为6-30%1。
:内镜室常用的消毒液是2%戊二醛、含氯消毒剂、75%乙醇、固定标本用的甲醛等易挥发液体,长期接触对人的皮肤、神经系统、胃肠道及呼吸道存在不良影响,可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严重者可引起荨麻疹、职业性哮喘,产生细胞突变、致癌、致畸等。
:内镜室的护理人员使用的是一般性能的一次性乳胶手套,乳胶本身会引起各种反应,如皮疹、荨麻疹、瘙痒、哮喘,极少数情况下还可以造成休克。手套内的滑石粉还可使皮肤失水干燥或皲裂,引起刺激性接触性皮炎。有资料显示在欧美国家,乳胶过敏已成为医护职业性气喘最重要的过敏原。
:内镜室是运用仪器进行工作的科室,仪器设备、电动吸引器等噪声污染及电离辐射等,使工作人员健康受到极大危胁,严重影响人体的内分泌、心血管和听觉系统,对心理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害。
:内镜室是一个特殊的工作岗位,病人流动量大、工作琐碎、经常加班加点,工作时需长时间站立和接触大量的清洗液、消毒液和病人的血液、体液及活检组织。同时要为患者提供健康指导,使护士身心疲惫,易患下肢静脉曲张、焦虑、颈椎病及各种感染、过敏性疾病。 2防范措施
:加强护士的职业安全教育,提高并强化其职业防护意识。有针对性地结合本科特点,提供职业防护方面的知识,如接触HIV阳性患者——人员防护及物品消毒处理流程、医护人员发生针刺伤时的应急程序等,提高其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使护士对本单位关于职业感染和职业防护方面的具体规章、制度、措施有所了解,有利于制度的规范与执行,尽可能减少职业感染现象的发生。
:内镜检查前首先确定有无感染性疾病,如先检查HIV抗体、HBs抗原、HCV抗体等,对有感染性疾病的患者或疑似癌症患者
内窥镜室护士的职业危险及防护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