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作品的色彩搭配艺术
摘要:张爱玲在色彩的搭配上独具慧眼,艺术性很强。她深知颜色的调和与搭配,自觉地有意识地把色彩‘泼洒’到小说创作中,文章呈现色彩斑斓与绚丽的画面。搭配艺术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双色搭配艺术,鲜艳色彩势不可挡;二是多色搭配艺术,绚丽多姿。
关键词:张爱玲;色彩;搭配;艺术
中图分类号::A
文章编号:1673-2111(2009)02-0011-03
作者:邹小阳,湖南科技学院经管系副研究员,文学硕士;湖南,永州,425100
色彩是人的视觉最敏感的东西。色彩处理得好,可以锦上添花,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色彩总的应用原则应该是“总体协调,局部对比”,也就是:画面的整体色彩效果应该是和谐的,只有局部的、小范围的地方可以有一些强烈色彩的对比。在色彩的运用上,可以根据画面内容的需要,分别采用不同的主色调。
张爱玲在色彩的搭配上独具慧眼,堪称搭配师。她深知颜色的调和与搭配,她说:“色泽的调和,中国人新从西洋学到了‘对照’与‘和谐’两条规矩――用粗浅的看法,对照便是红与绿,和谐便是绿与绿。殊不知两种不同的绿,其冲突是非常显著的;两种绿越是只推扳一点点,看了越使人不安。红绿对照,有一种可喜的刺激性。可是太直率的对照,大红大绿,就像圣诞树似的,缺少回味。中国人从前也注重明朗的对照。有两句儿歌:
‘红配绿,看不足;红配紫,一泡屎。’《金瓶梅》里,家人媳妇宋惠莲穿着大红袄,借了条紫裙子穿着;西门庆看着不顺眼,开箱子找了一匹蓝绸与她做裙子。”[1]所以她“俨然以画家的眼光去感知生活,自觉地有意识地把色彩‘泼洒’到小说创作中,使色彩成为有生命的、多义的、具有隐喻性、象征性的符号”。文章呈现色彩斑斓与绚丽的画面,归纳起来大概有如下的搭配:一是双色搭配;二是多色搭配。
一、双色搭配艺术:鲜艳色彩势不可挡
张爱玲采用双色搭配时常常呈现三种色调:
(一)暖色调。即红色、橙色、黄色、赭色等色彩的搭配。这种色调的运用,可使画面呈现温馨、和煦、热情的氛围。冬天要想家里暖和些,装饰常常选取暖色调,逢上喜庆的日子,在颜色的选用上也常常用暖色调。(二)冷色调。即青色、绿色、紫色等色彩的搭配。这种色调的运用,可使画面呈现宁静、清凉、高雅的氛围。这种配色常常用于冰吧、雅座等场所的布置。
(三)对比色调。即把色性完全相反的色彩搭配在同一个空间里。例如:红与绿、黄与紫、橙与蓝等。这种色彩的搭配,可以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给人亮丽、鲜艳、喜庆的感觉。当然,对比色调如果用得不好,会适得其反,产生俗气、刺眼的不良效果。这就要把握“大调和,小对比”
这一个重要原则,即总体的色调应该是统一和谐的,局部的地方可以有一些小的强烈对比。
1、红与绿搭配,红的更红,绿的更绿。
一种是大红大绿式的搭配,如王娇蕊身上曳地长袍的“最鲜辣的潮湿的绿色”与里面衬裙的“深粉红”,“那过分刺眼的色调是使人看久了要患色盲症的”(《红玫瑰与白玫瑰》);另一种是葱绿配桃红式的调和,如白流苏的油纸伞“粉红地子,石绿的荷叶图案”(《倾城之恋》)。
2、红与黄搭配。纯度和明度较高的红与黄搭配起来明亮、鲜焕。《半生缘》中阿宝“黄黑皮色,腮颊上的胭脂抹得红红的”,身上着“白底子红黄小花麻纱旗袍”。纯度和明度偏弱的红与黄
张爱玲作品的色彩搭配艺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