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都江堰与时俱进的中国特色工程.doc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都江堰——与时俱进的中国特色工程
冯广宏
(四川省水利科学研究院成都 610072)
摘要都江堰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多目标综合利用水工程。从建设、管理、改革、更新等10个方面可以看出,古堰自始至终均保持发展态势,与时俱进。文中列举了不同时期的发展新要点,证实上述结论。
关键词水利史系统学引蓄结合科学管理文化遗产
都江堰是与时俱进的中国特色工程,这一点已清楚地为历史所证实。现分10点加以论证,并就教于专家。
一、创建史证
都江堰为李冰所主持创建,有以下依据:
——《史记》《汉书》均有蜀守(李)冰“凿离堆”之文。
——1974年外江出土的东汉石象,铭文有“李府君讳冰”字样。
——公元前276年以前,秦国一直执行“灭楚以并天下”的路线,秦楚战争不断;蜀郡作为攻楚的跳板,要求把岷江航道移近成都;而《史记》《汉书》都把工程归纳在航道工程之内。
——(1)李冰任期较长,有长远打算;(2)史称他“能知天文地理”,“又识察水脉”,有一定科技素养;(3)他善于团结当地民众,尊重和利用当地人才;(4)分清工程主次,难度大的仅有离堆一项,在当时技术条件所允许的范围内。李冰的生活时代,已进入文化昌明的战国晚期。那时七雄争霸,战争不断,急需社会财富的支撑;治水要求不能停留在被动的除害阶段,而急需走向除害基础上的兴利,这与大禹、开明时期有了性质上的不同。都江堰成为中国最早的水资源多目标综合利用工程,是历史条件所决定;想让它提前诞生,可能只会揠苗助长。工程界约定都江堰建成于公元前256年,基本合理。
二、初期效益
秦代在工程建成后,取得了多方面的效益:
。以成都为中心,实现岷江·长江一水通航;同时奠定了成都这一西南交通枢纽的地位。
,可以廉价漂运直达成都。
,灌溉农田。据《史记》所记,自耕农见岷江水源引来,便自发地开渠引用,并垦植新田;平原上的人工水网,很快密集。灌溉区域秦代近于“万顷”;到汉代已达“万顷以上”。,故灌区面积不上100万亩;秦代亦不下70万亩。如按魏国引漳十二渠“亩收一钟”的指标计算,秦时都江堰灌区的粮食年产量可达300万担,足以提供大量军粮。
,能防御超量洪水的进入,对于平原区兼有减灾功能。
,促进水上娱乐的发展。如扬雄《蜀都赋》所云:“观者方堤,行船竞逐。”
。《汉书·地理志》评价为“民食稻鱼,无凶年忧,俗不愁苦。”《华阳》:“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指出天下称之为“天府”。封建时代老百姓居然不知道饥饿的滋味,真是了不起的贡献。
在其中,李冰作出的贡献是:
。一开始就按照“一水多用”的原则,除害与兴利相结合;。航运与漂木相结合;交通与农灌相结合:开渠与筑池,凿井、建桥相结合;没有单打一。
,按基本建设程序办事。先查勘岷江河道,再作规划;先完成主体工程,再继续进行配套。离开了盲目性。
,采取水资源空间调节方式,建设引水工程。由于不采取时间调节手段,因此必须选择年内流量分布最为稳定的河流。岷江正常流量最大最小的倍

都江堰与时俱进的中国特色工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mh900965
  • 文件大小75 KB
  • 时间2018-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