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秋季肠道传染病预防
什么是夏秋季肠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是指病原体经过消化道侵入人体,引起胃肠道或其所属脏器甚至神经系统的病变,然后,病原体又可经肠道排出体外而继续传播。医学上把这一类的疾病称为肠道传染病。因肠道传染病常发生在夏秋季,所以又称为夏秋季肠道传染病,以下通称肠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有那些?
能引起肠道传染病的病毒、细菌等微生物;医学上称为肠道传染病病原体。常见的肠道传染病病原体有痢疾杆菌、伤寒和副伤寒杆菌、霍乱弧菌、致病性大肠杆菌、、肠炎耶氏菌、沙门氏菌、、戌型肝炎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诺沃尔克病毒、人轮状病毒以及阿米巴原虫等,新近还发现了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李斯特菌等病原体。
肠道传染病有哪几种?
属于甲类肠道传染病的有霍乱。 属于乙类肠道传染病的有病毒性肝炎(甲型肝炎、戌型肝炎)、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脊髓灰质炎。 属于丙类传染病的有各种其它的感染性腹泻病,如病毒性肠胃炎。空肠弯曲菌肠炎、耶氏菌肠炎、致病性弧菌感染。旅游者腹泻病等。 新近发现的致病性大肠杆菌O157:H7所引起的腹泻病是一种病死率很高的肠道传染病,已引起世界各国的警惕。
肠道传染病是怎样传播流行的?
传播途径 在肠道传染病病人的粪便(有的包括尿液)和呕吐物中,携有大量病原体。病原体通过病人的排泄物排出体外,,或通过苍蝇等媒介传染给健康人,使健康人得病。
肠道传染病发病季节是怎样的?
发病季节 肠道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主要集中在每年4月至10月,其中在6月前后和10月前后形成两次发病高峰,而10月的一次高峰往往超过6月的高峰,受感染的病例更多。
夏秋季为什么容易多发肠道传染病?
一、病原体繁殖快: 病原体使人致病需要达到一定的数量,而病原体的繁殖也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据细菌学家观察,在低温下,细菌的代谢活动能力很弱,一般不繁殖,当温度升至210C以上时,繁殖速度加快,35-370C是细菌繁殖最旺盛的温度。夏秋季节又闷又热,是病原体繁殖最快的时候,所以容易形成发病高峰。胃酸酸度低,- 胃酸能杀死各种病原体,防止它们侵入人体。但在夏秋季节,人体为了调节体温,体表血管扩张,内容量相对增多,以适应外界高温环境,而胃肠道则出现相对贫血;热天出汗多,体内盐分排出也多,血液中氯离子浓度相对减低;此外,夏秋季饮水量增加,大量喝水常常会冲淡胃酸,使病原体乘虚而入,尤其是喝生水,更容易得病。
二、瓜果、夜排挡多: 夏秋季节,瓜果大量上市,瓜果在生长、采摘、运输、销售过程中难免会染上病原体。有人观察,在2500只生梨、甜瓜中,其中有2135只带有大肠杆菌。至于街头夜排挡;烹调不注意卫生,食具消毒不严,从业人员未经健康检查,有的竟由肠道传染病人从事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更易传播疾病。 三、苍蝇多:夏秋季节尤其是在国庆节前后,家蝇大量繁殖,有人观察,1只苍蝇的体表能携带1700多万个细菌,肠道内可达3000多万个。苍蝇到处乱飞,而且在取食过程中边吸吮边排泄,使大量细菌污染了食物,人吃了以后就易感染肠道传染病。
四、警惕秋后“回马枪”:肠道传染病在深秋还会出现流行现象,这种情况我们称为“回马枪。在真正的暑伏天里,人们的防病意识增强,肠道传染病发病反倒不十分多。入秋以后,天气转凉,人们对肠道传染病放松了警惕,就在这个时候,肠道传染病便会凶猛地卷土重来,这一“回马枪”往往令人措手不及。我们知道,病原体繁殖有它特定的温度要求,真正的大伏天,气温太高,反而不太有利于病原体的繁殖;而入秋后的温度非常适宜于病原体的生长繁殖。这是“回马枪’的原因之一。人们经过一个漫长的夏天,睡得晚,起得早,出汗多,体力消耗大,人体的免疫力会普遍下降;再加上秋凉以后人们思想上对肠道传染病放松警惕,它就正好乘虚而入,形成全年肠道传染病的第二高峰。
预防肠道传染病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