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份一日一题
掘进二队
2010-11
2010年11月份一日一题
一、自救器的使用方法
1、自救器系在腰带上,随身携带。2、扯下保护带。3、用拇指扳起红色扳手,拉断封印条。
4、揭开上外壳5、抓住头带,取出呼吸保护器,丢掉下外壳。6、拔掉口具塞,整理气囊。7、将自动生氧阀门旋转到150°8、拉起鼻夹,将口具片放入春唇齿间,咬住牙垫。9、闭上嘴唇,向自救器呼气进行呼吸。10、拉开鼻夹弹簧,用鼻夹垫夹住鼻子,用口呼吸。11、取下矿灯帽,戴好头带。戴上矿灯帽,撤离灾区。
二、佩戴逃生注意事项:
1、佩戴时,拔掉口具塞,整理气囊,戴好自救器,第一口气向自救器内呼气,然后夹上鼻夹,作快速、短促地呼吸。
2、佩戴自救器撤离灾区时,要冷静,沉着,步行速度根据情况可以稍快或稍慢,但不要过分急跑。
3、在整个逃生过程中,要注意要把口具,鼻夹戴好,保持不漏气,绝不可以从嘴里拔下口具说话。
4、吸气时,吸气比吸外界正常大气干热一点,这表明自救器在正常地工作,对人无害,千万不可拔下自救器。
5、当发现自救器气囊体积嘠而不鼓,渐渐缩小,这表明自救器得使用时间已接近终点。
三、井下避灾自救的原则。
井下自救应遵守“灭、护、撤、躲、报”的五字原则。
1、灭: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采取积极有效的,将事故消灭在初始阶段或控制在最小范围,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伤害和损失。
2、护:当事故造成自己所在地点的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增高,可能危及生命安全时,及时进行个人安全防护,佩戴自救器或用湿毛巾捂住鼻、口等。
3、撤:当灾区现场不具备抢救事故的条件或可能危及人身安全时,立即选择安全的、距离最近的路线,以最快的速度撤离灾区。
4、躲:如果在短时间内无法安全撤离灾区,应迅速进入避难硐室或其他安全地点暂时躲避,等待救援,也可以利用现场的设施和材料构筑临时避难硐室。
5、报:发生事故灾害时立即向现场领导报告,或通过电话及其他方法向调度室报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灾情及遇险人员情况等。
四、创伤急救基本知识。
井下急救必须遵循“三先三后”的原则:对窒息或心跳、呼吸刚停止不久的伤员,必须先止血,h后搬运,对骨折的伤员必须先固定,后搬运。
1、止血,(1)指压止血法(2)加压包扎止血法(3)加垫屈肢止血法(4)绞紧止血法(5)止血带止血法。
2、包扎,(1)绷带包扎法(2)三角巾包扎法(3)毛巾包扎法(4)四头带包扎法
3、人工呼吸,4、口对口或(鼻)吹气法:俯卧压背法。仰卧压胸法5、骨折的临时固定6、伤员的搬运。
五、.常用的止血方法有:(压迫止血法)、(加垫屈肢止血法)、(加压包扎止血法)和(止血带止血法)。当发现触电者呼吸困难且不时发生抽动时,应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挤压)方法急救。
.人体触电一般有单相触电、两相触电和(跨步电压)触电三种情况。
(过滤式自救器)、(化学氧自救器)和(压缩氧自救器)三种。处在火源上风侧的人员,应(迎着)风流撤退。
在烟雾巷道里,烟雾不大时,也不要直立奔跑,尽量躬身弯腰,低头前进;烟雾大时,应贴着巷道底和巷壁,摸着铁轨或管道等快速(爬行)撤退。
七、判断伤员伤情,首先检查(心跳)、(呼吸)、(瞳孔)三大体征。
伤员出血分(动脉出血)、(静脉出血)、毛细血管出血三类。
烧伤人员的现场急救要点是(灭、查、防、包、送)。
八、矿工井下遇险时应该怎样办?
答:首先是正确判断灾情,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及时投入抢救,控制事故的发展,及时报告矿井调度室。当现场不具备抢救条件,且人员可能有危险时,应戴好自救器迅速撤离灾区,通过安全出口到达地面。
九、?
答:(1)发现火灾后,现场人员要立即佩戴自救器,并帮助受伤人员戴好,同时要向本班班长汇报。
(2)本班班长应把大家组织起来,利用现场的一切灭火设施和材料进行灭火,并迅速利用电
话向调度报告。
(3)组织人员沿迎风方向撤出灾区。
十、巷道中的电缆着火时临场抢救措施是什么?
答:(1)发现电缆着火后,应迅速切断电源,并立即截断着火电缆,防止延燃。
(2)在切断电源后应组织人员进行灭火,同时将接触电缆的易燃物、材料等与电缆分开。
。矿工的避灾自救措施有哪些?
答:(1)迅速撤退到安全地点。
(2)遇险时,要靠煤帮贴身站立或到木垛处避灾。
(3)遇险后,立即发出呼救信号。
(4)遇险人员要积极配合外部营救工作。
?
答:断链碰人;飘链打人;机头翻翘;机尾翻翘;运料碰人和中部槽内走碰人等事故。
“三先三后”的原则是什么?
答:(1
2010年11月份一日一题内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