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课余训练研究论文.doc学校课余训练研究论文
摘要:学校课余训练是依据学生的特点,运用一定的训练方法,实现初中年龄十二到十六岁的男女学生身体素质的整体提高,为以后发展某一专业训练打好基础。本文通过科学的课余训练的研究,运用农村中学现有的摘要:学校课余训练是依据学生的特点,运用一定的训练方法,实现初中年龄十二到十六岁的男女学生身体素质的整体提高,为以后发展某一专业训练打好基础。本文通过科学的课余训练的研究,运用农村中学现有的场地、器材,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展其柔韧、速度、力量、耐力等素质,提高其运动密度、肺活量等指标;并结合这一时期学生的特点,培养其锻炼身体的兴趣和团结协作的能力,及对体育课余训练的认识、对体育精神的深入了解。
关键词:课余训练团结协作
一、问题的提出
学校课余训练是依据学生的特点,运用一定的训练方法,实现初中年龄十二到十六岁的男女学生身体素质的整体提高,为以后发展某一专业训练打好基础。
二、研究的方法
运用农村中学现有的场地、器材,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展其柔韧、速度、力量、耐力等素质,提高其运动密度、肺活量等指标;并结合这一时期学生的特点,培养其锻炼身体的兴趣和团结协作的能力,及对体育课余训练的认识、对体育精神的深入了解。
三、结果与分析
上好一节课余训练课不仅是对学生的考验,同时也是对教师的一种考验,因为这直接关系到运动训练的质量。因此,教师需向学生要求的内容如下:
1、明确课余运动训练的目的。即通过教学向学生进行体育卫生保健知识教育,同时增强学生体质,促进身心发展,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中学生。
2、明确课余运动训练的基本要求。(1)要端正态度。(2)仔细观察,勤与动脑,善于思考;(3)团结友爱,互相帮助,注意安全,爱护器材。
训练之前对学生进行上述教育是非常必要的,这其中最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摆正心态,学一技之长,为己所用。
现对年龄十三岁的男学生六名、女学生三名进行课余训练研究如下:研究的运动周期为半年,其中以一个月为一个训练阶段,两周为一个训练小周期。
(一)开始两周,对刚刚参加运动训练的学生来说,他们对运动训练既好奇又有不适应。选取他们来进行课余训练,因为他们有一定的素质和潜力,但是通过观察,他们的协调性需要加强,此前两周对其重点加强柔韧协调训练是非常关键的。
训练的内容如下:(1)绕小操场慢跑三周(150米),2′;(2)压腿、压肩、练习横劈、纵劈,10′;(3)踢腿练习,包括前踢、侧踢、后踢,3′;(4)交叉步跑练习(学生在做这个动作时非常困难,需教师进行示范和指导练习),7′;(5)三十米的S型跑练习(注意中间休息),10′;(6)游戏:推小车,10′;(7)结束放松练习,传授一些基本的按摩知识,使学生紧张的肌肉迅速松弛下来,15′。这样一节课余训练课就完成了,轻松而愉快的训练,是上好课的基础。(二)经过两周的适应性训练之后,运动量开始增加,这一时期,我把它叫作增加适应期。这一时期的时间为两周,安排如下:(1)柔韧、协调首位,如安排强度大一点的折返跑、倒退跑等。(2)速度练习,包括原地摆臂练习、挂哑铃原地摆臂练、习三十米跑练习,及其各种辅助练习,如小步跑、高抬腿跑练习等。(3)力量练习。对比较瘦弱的学生加强力量练习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包括俯卧撑练习、弹跳练习,如蛙跳、单腿跳。(4)耐力练习,穿
学校课余训练研究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