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术中低体温的预防与护理.ppt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1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术中低体温的预防及护理
一、低体温的定义
上课流程
二、术中低体温形成的原因
三、术中低体温的危害
四、预防低体温的护理措施
一、低体温的定义
人体正常的体核温度介于36℃至38℃之间。虽然低体温被定义为体核温度小于36℃,但是它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这三个等级:
轻度低体温是指介于34℃至35℃之间的体核温度。
中度低体温是指介于30 ℃至34℃之间的体核温度。
严重低体温是指低于30℃的体核温度。
二、低体温形成的原因
1、低温环境
环境温度较高,体温略高,反之体温略低。如果环境体温太低,则可造成体温过低。通常情况下,手术间应该保持室温22~24摄氏度,手术间相对湿度在40%-60%。
2、大量输液输血
由于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较多,需要通过静脉通道大量的输入库血和液体,可达每分钟100~200ml,若加压可达500~600ml。大量的、快速的冷液体进入病人体内,可导致低体温的加重。
3、大量的冲洗
在施行胸(腹)腔大手术时,体内脏器及切口直接暴露于环境温度下,术中用大量的未加温的盐水冲洗体腔,导致机体热量散失
二、低体温形成的原因
4、麻醉因素
手术时全身麻醉或椎管内麻醉通过中枢和外周作用降低了机体的体温调节功能。麻醉药可抑制血管收缩,使热量丧失还可阻滞运动神经减少肌肉运动和张力,同时温度感觉传入阻滞使中枢体温调节受到抑制。
5、自身因素
强烈的情绪反应会造成生理和心理上的压力,导致体温发生变化
三、低体温的危害
1、血液系统的改变
体温下降可出现多方面的血液系统异常,其中较为重要的是凝血障碍,导致极差的预后。低体温主要是通过对凝血酶和血小板的影响引起凝血功能障碍。
2、心血管功能改变
轻度低体温时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增加,外周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加和血液黏稠度升高,会增加心脏做功,可能导致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
三、低体温的危害
3、代谢紊乱
低体温可降低代谢率和氧的供给,体温每降低1摄氏度,约降低机体需氧量7%。尽管低体温时人体可通过降低机体代谢率减少对氧的需求,但低体温引起的氧传送功能的下降可导致机体严重缺氧,可引起代谢性酸中毒。
4、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低温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极其明显,轻度出现意识错乱,进而出现淡漠、判断障碍、异常行为,严重出现意识障碍,甚至昏迷
四、预防低体温的护理措施
1、加强对病人的体温检测
采用合理安全的体温监测方法,在手术过程中巡回护士要加强对病人皮肤温度、面色的观察。
2、控制室温
手术室的温度一般控制在22 ℃~24 ℃,湿度为40%~60%
3、输入加热的体液
液体加热后输入不仅能有效的减轻低体温,从某种意义上有一定的升温作用,是复温常用的方法。静脉输注的液体或血液加温至36摄氏度左右,血液加热温度不能过高,否则会引起血细胞破坏。
四、预防低体温的护理措施
4、温盐水冲洗
术中冲洗液加温至体温水平,以保持病人体温的恒定。
5、采用保暖物品
(1)保暖棉被服:不实施手术部位用保暖性能好的被服或手术巾遮盖,使之与周围的冷空气隔绝,尽量避免弄湿被服,保持手术床的干燥。
(2)热水袋:袋内加热水1/3~1/2满,温度50摄氏度以内,并以多层包裹,至于病人的四肢及输液处,使热不直接接触肢体。
四、预防低体温的护理措施
6、呼吸道的加热
热化气体,利用呼吸蒸发器加热吸入氧气,预防呼吸道散热,可减少深部温度继续下降。在全麻病人中应用湿热交换器能保持呼吸道内恒定温度和湿度。
7、心理疏导
加强手术前心理疏导,有助于预防低体温。认真做好术前术后访视,访视时面对面交流,可消除病人对手术室和工作人员的陌生感,缓解病人的焦虑情绪,减轻病人因为精神因素导致对冷刺激的阈值下降
其他:工作人员密切配合,使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创面暴露时间尽量缩短,护送病人回病房的途中加盖被褥,注意保暖。

术中低体温的预防与护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bodkd
  • 文件大小1.35 MB
  • 时间2018-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