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论明代服饰发展和演变与经济的关系.doc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论明代服饰发展和演变与经济的关系
[摘要]“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映经济基础”,服饰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是社会进化的一面镜子。因此,明清时期服饰从朴素保守渐趋转为华美高贵,甚至逾礼越制,这种发展和演变与当时的经济密不可分。
[关键词]明代服饰演变经济
服饰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最集中的体现,也是一个社会和时代进化的晴雨表。明代服饰随着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而演变,反过来又促进了纺织等行业封建生产方式的变革。
一、经济对服饰发展的影响
(一)经济不振,服饰朴素守制
明立国之初,战火甫熄,经济萧条,百姓致力于耕稼、纺织以输徭役。自正统元年后,浙江、福建、两广等地赋税四百万石采取折色形式征收,折色银达百万余两。明前中期,地方上普遍出现了赋徭不均的现象,“郡多士大夫,其士大夫又多田产,民有产者无几耳,而傜则尽责之民”,[[] 牛建强,汪维真.《明代中后期江南周围地区风尚取向的改变及其特征》[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第一期.
]百姓赋徭沉重,消费能力有限。朝廷对各色人等服饰有明确规定,以“明尊卑,别贵贱”。
在妇女服饰上面,上至朝廷命妇,下至庶人妇女、奴婢,各有定制,禁止僭越。士庶妻女服制,洪武三年(1370)定为“服浅色团衫,用纻丝、绫罗、紬绢。”洪武五年(1372)又令:“民间妇女礼服惟用紫絁,不用金锈,袍衫止紫、绿、桃红及诸浅淡颜色,不许用大红、鸦青、黄色,带只用蓝绢布”。而“凡婢使,绢布狭领长袄,长裙。小婢使,长袖短衣,长裙。”[[] 张廷玉,等.《舆服》[M].明史::中华书局, 1974.
]因此,明初妇女服饰朴素守制。
(二)经济繁荣,服饰奢华越制
明中后期以来,一方面,手工业发展。“以纺织业为例,当时出现了苏州、杭州、松江、南京、北京、嘉兴、福州、潞安等专业生产地区。”[[] 陈茂同.《中国历代衣冠服饰制》..
]丝织品名目繁多,棉布迅速普及,明代的服装原料空前丰富。与此同时,印染、刺绣、提花、缂丝、堆纱、镶嵌等服装工艺大大提高,又由于“花楼机”的改进和推广,人们能够在各种面料上织出变幻无穷的图案花纹,使得明人能够设计制做出无数美不胜收的服饰佳作,[[] 李小虎.《<明史·舆服志>中的服饰制度研究》[A]..
]日趋精细的手工业生产技艺为人们一反简朴之风追逐奢侈华丽的服饰创造了条件。
另一方面,商品经济繁荣。“闾檐辐辏,万瓦甃鳞,城隅濠股,亭馆布列,略无隙地。舆马从盖,壶觞罍盒,交驰于通衢永巷中,光彩耀目,游山之舫,载妓之舟,鱼贯于绿波朱阁之间,丝竹讴舞与市声相杂。”[[] [M] //寓圃杂记::中华书局,1997.
]商品经济的繁荣,造就了一批富商大贾和数量日增的中产家庭,而相对贫困之家也可靠辛勤劳动维持温饱
,甚至步入小康。人们的消费能力得到提高,费行为更加大胆超前,高消费的生活理念开始在普通民众中流传。
再者,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机户出资,机工出力”,劳动效率和社会生产力得到提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江南地区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和物质财富的丰盈,财富的累积者不甘再过淡泊清苦的生活,于是社会上

论明代服饰发展和演变与经济的关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mh900965
  • 文件大小33 KB
  • 时间2018-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