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港路综合整治(防潮堤)工程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
国环评证甲字第1812号
2009年1月
一、工程概况
1、工程由来
为改进沈家门地区排水体制,改善沈家门渔港环境质量,舟山市普陀区建设局拟对滨港路沿线污水进行截流纳管,污水截流管道沿滨港路防潮堤外敷设,普陀区建设局对滨港路沿线原防潮堤进行加高加固结合截污纳管工程,并对滨港路进行景观、道路、码头等进行综合整治,拟把滨港路改造成为一条以观光、休闲、餐饮、旅游为主,区域交通为辅,功能更加完善的综合型滨港旅游观光道路,从而使沈家门渔港成为更加闻名的旅游胜地。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由普陀区发展和改革局批复同意。
2、建设地点
工程位于舟山本岛东部的舟山市普陀区沈家门老城区最南面,濒临全国著名的沈家门渔港中部位置,东起沈家门半升洞客运码头,西至中洲路。工程地理位置见附图1。
3、工程建设内容与规模
工程主要内容包括沿线截污纳管、防潮堤改建、道路改造、景观绿化以及照明、交通设施等附属工程,工程总投资22890万元。本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评价对象为其中的围填海及防潮堤改建工程。
(1)工程等别
本防潮堤工程等别为Ⅲ等,主要建筑物级别为3级。设计防潮标准采用
50年一遇,,~。
(2)岸线平面布置
(a)半升洞客运站至中兴路段(桩号K0+000~K1+100), km,~35m;其中桩号(K0+300~K1+050)段为长约750m的观景平台段,向临海侧拓展10m以上,其中约150m拓展18~20m,约50m拓展20~35m;
(b)中兴路至规划道路段(桩号K1+100~K2+500),,~;
(c)规划道路至中洲路段(桩号K2+500~K3+),,~。
防潮堤工程分二期实施,其中一期实施范围为K0+~K3+;二期实施范围为K0+000~K0+。防潮堤岸线布置详见附图2。
(3)防潮堤结构断面
本工程防潮堤总体采用钢筋砼高桩承台结构。防潮堤后侧考虑防止高潮位海水渗透及埋设截污管道需要兼作施工围堰,截污管埋设段下部回填砂,上部填筑山皮土,并修筑后排桩基础用以挡土。防潮堤前沿挡墙和外挑平台则由前排桩基础承载,平台外挑距离5m。
防潮堤断面结构见附图3。
4、工程海域占用
(),(),(),用海类型为路桥用海,工程分期海域占用具体见表1-1。
表 1-1 工程用海方式及面积
用海类型
用海方式
面积(ha)
总体占用
一期占用
路桥用海
透水构筑物(隧道东段)
透水构筑物(隧道西段)
透水构筑物(合计)
建设填海造地
合计
5、工程施工方案
工程的施工顺序可按施工准备及现场清理→钢筋砼板桩预制→滩地清障→防潮堤钢筋砼预制板桩沉桩(钻孔灌注桩施工) →临时围堰填筑→铺设截污排水管道→浇筑钢筋砼窨井→浇筑污水提升泵井(二座泵井为围堰开挖施工,一座为沉井法施工) →围堰拆除;浇筑防潮堤挂板、底板、胸墙→防潮堤回填施工→道路路基、面层施工→景观工程施工→清场等主要施工工序进行,各道工序可交叉或平行进行。
工程总工期为11个月。
工程平均日投入劳力300人,高峰期约400人。
二、环境影响因素识别
根据工程初步分析,本工程施工期和营运期主要是对环境空气和水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环境影响分析见表2-1和表2-2。
表 2-1 施工期环境影响因子识别表
环境要素
影响原因
影响性质
影响范围
影响因子
自然环境
海洋水质
施工悬浮物、施工污废水等排放,影响工程海域海水水质
-2S
沈家门渔港及施工沿线区域
悬浮物、COD、石油类
沉积物环境
施工污水排放及废弃物丢弃
-1S
石油类及其他
海洋生态
悬浮物浓度增加,影响浮游动植物以及底栖生物生境
-2S
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生物、渔业资源
空气环境
施工产生的扬尘、施工机械和施工车辆船舶排放的尾气等
-2S
陆上、海上工程施工区域
TSP、NO2、SO2
声环境
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船舶运行时产生的噪声
-1S
陆上、海上工程施工区域
等效声级
社会环境
航运
海上施工影响沈家门港航运交通
-2S
沈
滨港路综合整治防潮堤工程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