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专项 反身代词.ppt热、光、原子物理专题-----学生的错误原因及对策
一、近两年本专题知识在全国理综试卷中出现情况
年份
考题
考查内容
题型
全国理综卷(1)14题
原子物理部分中的核反应方程
选择
全国理综卷(1)15题
光的色散与爱因斯坦的光子说相结合
选择
全国理综卷(1)18题
气体的压强以及热学综合知识
选择
全国理综卷(2)14题
核反应方程
选择
全国理综卷(2)19题
光电效应的规律
选择
全国理综卷(2)21题
气体压强的微观解释、状态参量之间的关系
选择
全国理综卷(1)17题
光的直线传播、折射率
选择
全国理综卷(2)15题
光的直线传播、折射率
选择
全国理综卷(2)16题
气体的热学综合知识
选择
全国理综卷(2)17题
氢原子的能级跃迁知识
选择
全国理综卷(3)15题
氢原子的能级跃迁知识
选择
全国理综卷(3)18题
光的直线传播、折射率
选择
全国理综卷(3)19题
气体的热学综合知识
选择
试题特点:,考题难度不高,但对理解与推理能力的考查特别注重,往往以科技和生活为载体,考查研究能力与应用能力
二、高考热学知识
1、热学:突出了微观模型特点及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的考查。
考查的热点为
(1)布郎运动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
(2)分子力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
(3)物体内能、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决定因素
(4)有关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应用
(5)对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理解
(6)有关阿伏加德罗常数及其微观量的估算
(7)气体压强的微观解释
2、几何光学与波动光学:
突出了基本规律及研究方法在科技生活中应用的考查。
考查的知识热点为:
(1)光的反射、反射定律、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及其成像的作图方法。
(2)光的折射、折射定律、折射率与临界角的关系以及发生全反射的条件。
(3)棱镜的作用及光的色散的特点。
(4)发生光的干涉的条件及各种干涉、衍射现象的区别和联系
(5)光的电磁波谱以及各种电磁波的特点及产生机理。
3、量子论初步与原子物理:突出考查了概念及模型的理解、记忆及在现代科技中的简单应用;也常以信息题形式考查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
考查的知识热点为
(1)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及光电效应方程的应用。
(2)a粒子散射实验的实验现象和原子核式结构。
(3)氢原子的能级图的理解。
(4)原子的能级跃迁与光子的辐射与吸收。
(5)原子核的衰变规律及三种射线的特性。
(6)核反应方程的书写。
(7)爱因斯坦质能方程的应用。
(8)核反应与力学、电磁学等知识的综合应用。
三、学生容易出现的错误
1、涉及气体分子模型与固体、液体分子模型的一系列问题,一般有三类。
错因:模型不清,宏观固体、液体由分子密堆积而成,分子为球模型。气体分子均匀分布,每个分子占有一定的体积,所占体积为分子体积的一千倍以上,所占空间秉用正方体模型。所以正确的答案是
(D)
解决这类问题的对策:
1、知识上加强对模型的理解,打实基础;
2、通过训练,培养学生建模能力。
训练题:
1、下列哪一组物理量可以算出氧气的摩尔质量( )
A、氧气的密度和阿伏加德罗常数
B、氧气分子的体积和阿伏加德罗常数
C、氧气分子的质量和阿伏加德罗常数
D、氧气分子的体积和氧气分子的质量
D
错因:1、分子力模型理解不透,以至当图像给予信息时产生障碍;
2、分子是热运动的决定因素,在讨论力与运动,力与势能关系时,知识的迁移能力差,以至不能综合应用。
(BC)
对策:1、加深对分子力模型的理解
2、通过训练培养迁移和综合应用能力
训练题:甲分子在原点O不动,乙分子沿X轴运动,EP
为两分子的分子势能,若两分子所具有的总能量为0,
则
A、乙分子在P处(x=x2)的加速度最大
B、乙分子在P处(x=x2)时动能为
C、乙分子在Q处(x=x1)处为平衡状态
D、乙分子运动范围为
(BD)
宏观如:
例:下面证明分子间存在屹立和斥力的实验哪个是正确的
A、两块铜压紧后能连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B、一般高压气体很难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C、破碎的玻璃不能弄在一起是由于分子间存在斥力
D、脸盆倒扣在水中不易从水面拿起说明水分子有引力
错因:由于没有真正理解分子力模型,造成宏观力现象的微观归因错误,其实分子力作用距离小于
10r0,气体分子间距超过10r0故气体分子无作用力,造成气体压强的原因是碰撞。
(A)
语法专项 反身代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