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小学科学学科教学规范(试行)
备课规范
备课是教师个性化的日常教学研究活动。小学科学备课常规即教学准备的常规,基本内容包括制定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单元教学计划与课时教学设计。
一、学期教学计划
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应当包含以下四块内容:
。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探究水平,了解学生的兴趣和学习习惯,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及班级状况等,分析利弊,作出预设,研究对策。
。在认真研究课标、明确课程性质、目标,理解课程基本理念,通读全册教材和配套教师用书,参加县(市、区)级、协作区或学校教研组组织的教材备课会的基础上,对本册教材内容体系及教学目标进行系统分析,把握体系,明析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提出提高学期学生科学素养的具体措施。
。制定教学进度表,写出教学课时数,包括复习、检测、实践活动等时间安排,一般以表格的形式呈现。
学期教学计划应在学期授课前制订好,开学时上交学校并存档。
二、单元教学计划
。在通读单元内容的基础上,分析单元教学内容,读懂单元编排体系,理清课文间的逻辑关系,明确单元内容的结构特点。
。根据全册教学目标、本单元的地位与作用和教学实际情况,确定三维目标。
,明确不足或缺少的学具和教具,以及解决办法。
单元教学计划应在单元教学前制定好。兼课老师不作硬性要求,但是对整单元内容要作全面分析研究。
三、课时教学方案设计
课时教学计划的内容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具准备、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
。目标要准确、具体、恰当,切合学生实际,体现科学概念、科学探究(过程、方法与能力)、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科学课程目标。
。把握本课重点活动的设计。
。教师对于必需的实验器材、学具及课件(媒体)要及时做好准备、采集、制作等预备工作,结合当地特点开发课程资源。
。教学过程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明确每个阶段的学生活动,设计相应的教学策略和关键问题。
教学过程设计一般有以下几个环节(根据具体教学内容予以增减):
(1)课题导入
(2)确定目标
(3)合作探究
(4)汇报交流
(5)拓展延伸
。教学板书应科学、简洁明了、美观,重点突出。
四、其他
,做好课后材料的整理、保存、共享。提倡教师做好科学探究“下水实验”。
,严禁无备课上课。各地要根据具体情况,对不同年龄专职教师提出不同要求,新教师的教案要重点关注规范性和有效性,有经验教师的教案应突出研究性和创新性。一般教龄四年(一轮)及以下必须手写详案,教龄在五年以上男50周岁、女45周岁及以下的可采用电子备课方式,每学期必须至少备好4篇重点教学设计,电子教案应放在服务器上便于共享和检查。男50周岁、女45周岁以上的可以备简案或在研究他人教案基础上,在教科书上以批注方式备课。兼课教师可以适度放低备课要求。
。县(市、区)教研部门、协作区、学校要为科学教师搭建集体研究的平台,保证科学教师每月至少参加一次科学专题教研活动。建议通过集体备课方式完成学期教学计划和单元备课,实现资源共享。
附件: 范例
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我校五年级共有3个平行班,每班学生为 40名左右,其中各班男生人数所占比例约占总授课人数的57%。
通过前两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探究技能,比如观察、记录、简单实验等。但五年级学生普遍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深刻,运用能力差。从年龄特征上看,此段学生对周围世界充满着好奇,有强烈地探究欲望,但其他学习活动占据了大部分时间,大多数学生处在一种喜欢科学课但又无法重视科学课的尴尬中。
二、教材分析
全册教材包括了“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四个单元,共32课,由40多个典型活动组成,分属“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和宇宙”三个部分。这些课文已经不仅仅研究特征,教材的着眼点开始放在向事物的发展变化推进。
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的学习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习一些清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1)“生物与环境”单元从内容上分三个部分:通过“绿豆种子发芽和生长”“蚯蚓的选择
”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并通过对生态瓶的制作、观察,
宁波市小学科学学科教学规范试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