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习惯和行为
咬指甲
主要内容题纲
咬指甲表现
咬指甲原因
咬指甲防治
教学计划
教学目的
掌握咬指甲表现
了解咬指甲指原因
熟悉咬指甲预防和矫治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评估:病例分析
咬指甲表现
咬指甲,是指儿童反复出现自主或不自主啃咬手指甲的行为,属儿童常见的不良习惯行为,严重者可发展为咬脚趾甲。
一般开始于3-6岁,发病高峰在5-12岁儿童,多数儿童随年龄增大后,症状可自愈,少数顽固习癖者,并持续到青少年。
研究约50%儿童在某一时期会出现,5-10岁年龄阶段无明显性别差异,男性咬指甲较常见。
有家庭内多发倾向。
咬指甲影响
指甲短,不能覆盖指端
严重者可将指甲或指甲周围皮肤咬出血
感染,甲床炎,甲沟炎,指甲脱落或手指变形
睡眠异常,磨牙,吮吸手指,咬异物
咬指甲的原因
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
由于父母工作太忙,对孩子要求过严或家庭不和、家庭成员关系紧张等原因,使孩子得不到充分的爱抚和关注,特别是缺乏母爱。
缺少同龄伙伴
现在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住在单元式的房子里,当孩子从幼儿园或学校回来后,常常是一个人在家里做作业、看电视,当感到孤独、寂寞、乏味时,便不自觉地去咬指甲,久而久之便养成了习惯。
咬指甲的原因
适应困难
当儿童适应新环境感到困难时,或者在心情矛盾、紧张焦虑的状态下,也易产生此种行为。
模仿
有的儿童看到别的同学咬指甲,觉得好玩、有趣,于是跟着模仿。
在饥饿、身体疼痛或有其他不舒服的表现时,咬指甲可以转移分散注意力。经常出现则可能使这种行为形成习惯。
咬指甲防治
家长仅用责骂、惩罚、通常都是无效
找出和去除咬指甲的原因,消除焦虑,缓解压力
满足孩子被爱
儿童咬指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