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健康素养
基本知识与技能
手册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
释义
一、基本知识和理念
,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
载于世界卫生组织(WHO)宪章的这个定义,提示人们健康不仅仅是无疾病、不虚弱,它涉及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三个方面。
身体健康表现为体格健壮,人体各器官功能良好。
心理健康是指无智能障碍、无心理障碍、思维清晰和身心和谐。
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是指通过自我调节保障个人与环境、社会及在人际交往中的均衡与协调
,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够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
每个人都有获取自身健康的权利,也有不损害和/或维护自身及他人健康的责任。
每个人都可以通过采取并坚持健康生活方式,获取健康,提高生活质量。预防为主越早越好,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最好的人生投资。
提高每个公民健康水平,需要国家和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健康的支持性环境。
平衡膳食指能提供全面、均衡营养的膳食。食物多样、才能满足人体各种营养需求,达到合理营养,促进健康的目的。
适宜运动指运动方式和运动量适合个人的身体状况,动则有益,贵在坚持。运动应适度量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强度和运动量。健康人可以根据运动时的心率来控制运动强度,一般应达到每分钟150-170减去年龄为宜,每周至少运动3次。
戒烟是指吸烟的人,不论吸烟多久,都应该戒烟,戒烟越早越好,任何时候戒烟对身体都有好处,都能够改善生活质量。
过量饮酒,会增加患某些疾病的风险,并可导致交通事故及暴力事件的增加。建议成年男性一天饮用的酒精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
心理平衡,是指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即能够恰当地评价自己、应对日常生活中的压力、有效率地工作和学习、对家庭和社会有所贡献的良好状态。乐观、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将目标定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积极参加社会活动等均有助于个体保持自身的心理平衡状态。
,每天保证7~8小时睡眠。
任何生命活动都有其内在节律性。生活有规律,对健康十分重要。要注意劳逸结合、起居有则。工作、学习、娱乐、休息、睡眠都要按作息时间规律进行。一般,成人每天要保证7~8小时睡眠,睡眠时间不足不利于健康。
公民健康素养(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