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荒漠地貌
第一节荒漠地貌概况
干旱区荒漠气候极端干燥,年蒸发量超过年降水量数倍至数十倍,年温差和日温差都较大,地表径流贫乏,植被稀疏,物理风化很强,风力作用强。
主要地貌营力:风力、风化、重力和流水作用。
一、荒漠
★荒漠是指气候干旱、植被稀少、组成物质粗瘠的自然地带。
荒漠约占全球陆地总面积的1∕3 。
★荒漠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蒸发量大,植被贫乏,基岩裸露,物理风化强烈,风沙活动盛行,形成各种风沙地貌形态(风蚀地貌和风积地貌)。
二、世界荒漠的分布
①南、北纬 15°— 35°之间的副热带区域,即各大陆的西岸:
②温带的内陆地区:
世界荒漠的分布
第二节荒漠的类型
1、岩漠(石质荒漠);
2、砾漠(砾质荒漠,戈壁);
3、沙漠(砂质荒漠);
4、泥漠(粘土荒漠,盐沼荒漠)
内陆盆地
★岩漠(石质荒漠)
岩漠发育在干旱山地中,特点是地面切割得破碎不堪,山岭陡峭,石骨嶙峋,基岩突露地表。基岩(或岩屑)表面往往覆盖着“荒漠岩漆”(由凝结水溶解带出的黑色铁锰矿物沉淀物,经风沙磨蚀后,油黑发亮)。
干旱区山地经受风化作用、坡地重力作用及暂时性洪流作用的综合结果,使山坡不断平行后退,在山麓形成一种缓倾斜( 7°)的平整基岩面,称为山麓剥蚀面(山足面)。而抗风化剥蚀强的坚硬岩石残留成为单个的孤丘,突露于山足面之上,称为残丘或岛山。山足面不断发育的结果,使许多山足面连成一片,形成山前夷平面。
山麓剥蚀面(山足面)
岛状山
★砾漠(砾质荒漠、戈壁)
砾漠为起伏平缓、地面布满砾石的地区。它多发育于内陆山前冲积—洪积平原上,砾石的来源主要是古代的冲积物和洪积物。
砾漠中的砾石常被风所挟带的砂子磨蚀成带棱角的、表面光滑的风棱石,有些砾石表面可见到油黑色漆皮。
砾石荒漠蒙古语称“戈壁”。我原也归入其中,称为石质戈壁(剥蚀),区别于砾石戈壁(堆积)。
戈壁(砾质荒漠)
祁连山前
戈壁(砾质荒漠)
荒漠地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