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中国高龄老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
项目的研究意义及攻关目标
一、研究意义
自50年代以来,许多死亡率总体水平较低的国家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死亡率的下降速度与幅度大大高于所有其他年龄组,加上过去高出生率期间出生的人群陆续进入高龄,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是21世纪老年人群中增长最快的年龄组。第四次人口普查表明,我国1990年高龄老人人数为800万。在比较保守的中死亡率预测方案下(即假定我),!在并非不可能的比较乐观的低死亡率预测方案下(即假定我国男、),!高龄老人人数在中死亡率预测方案下,%,%,而65岁以上所有老人年均增长率在中、%%,%。毫无疑问,高龄老人是增长最快的人群。因此,老龄工作的重点、难点应在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因为80岁以下老人多数生活能够自理,而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最需要照料,带病生存甚至卧床不起的概率最高。为什么有的老人健康长寿无疾病直到逝世,而有的老人体弱多病,给自己、家人、社会带来巨大痛苦与负担?哪些个人、家庭、社会与遗传基因因素利于或不利于健康长寿?人类如何逐步达到既长寿又健康的目标?这些都是人口学与其他相关社会科学以及医学生物学家们面临的一个亟待攻克的科学难题。这一难题的攻克不但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而且对政府老龄工作科学决策与管理,应对人口老龄化、尤其是高龄老人迅猛增加的严峻挑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本项目研究启动之前,国内只有很少数小范围局部的研究课题与高龄老人健康长寿有关(如广西巴马县长寿乡的研究、上海高龄老人研究),在这方面较大范围的研究还是一个空白。而国际上高龄老人健康长寿研究已受到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美国、德国、丹麦、加拿大、法国、意大利等国已于数年前开展了这方面的较大规模的研究。基于一些尚不很成熟的研究成果,国外一些学者粗略估计人类的健康长寿影响因素中75%左右是源于个人、家庭、社会、经济、环境等非遗传因素,而25%左右是源于遗传基因因素。以上研究结论只是粗略估计非遗传因素与遗传因素分别对不同个体健康长寿差异的贡献大小。至于哪些个人、家庭、社会、经济、环境等因素与哪些生物学因素有利于或不利于健康长寿,其内在机制是什么,人类如何利用与发扬有利因素,减少与消除不利因素,达到既长寿又健康,提高晚年生活质量等方面的研究却仍然没有突破性进展,基本上仍然是一个迷。我们的这一课题希望能在攻克这一世界难题上做出突出的贡献。
三、研究目标
通过多学科交叉联合攻关,寻找哪些个人、家庭、社会、经济、环境与生物学因素有利于或不利于健康长寿,以及其影响健康长寿的内在机制是什么。
探寻如何利用与发扬有利于健康长寿的个人、家庭、社会、经济、环境与基因因素,减少与消除不利因素,最大限度缩短高龄带病生存期限,提高晚年生活质量,减少老人个人痛苦及家庭、社会的负担,为人类逐步达到既长寿又健康的目标做出贡献。
为国家老龄工作的重点、难点及与高龄老人有关的决策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四、本项目研究的创新特色
本项目的一个重要创新特点是同时综合社会科学及生物科学的各种因素,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例如,如果发现一组具有某种社会特征的人健康长寿,在不了解这些人的基因特征情况下,下结论说这种社会特征有利于健康长寿是不科学的,因为有可能这组人的基因与一般人不一样。同样的道理,如果发现一组具有某种基因特征的人健康长寿,在不了解这些人的个人、家庭、社会、经济、环境特征情况下,下结论说这种基因有利于健康长寿也是不科学的,因为有可能这组人的社会特征与一般人不一样。因此,需要社会科学与生物科学交叉联合攻关。本项目与目前生物与遗传领域内专门针对某一种疾病(如肝癌)而试图研制特效治病新药的研究性质不同。我们的目标不在于某种疾病、某种新药,我们的目标在于探寻哪些个人、家庭、社会、经济、环境与基因因素有利于或不利于健康长寿,如何利用与发扬有利因素,减少与消除不利因素,为人类逐步达到既长寿又健康的目的做出贡献。显然,这样的研究不但对目前的高龄老人有益,而且对中、青年(未来的老人)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即对全人类都有益。
第二章中国高龄老人健康长寿基础调查样本设计方案
中国高龄老人健康长寿基础调查于1998年在22个省、市、自治区进行。这22个省、市、自治区是: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陕西、上
中国高龄老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