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法律文化差异
电影中的法律
法眼看电影,透视现实生活。以法律的视角看电影,毋庸置疑,丧失很多观赏乐趣,但却能更清晰地思考电影外的生活。
而从电影中,我们也能更直观,更快速的了解中西法律文化的差异。
中西法律文化的差异首先表现在法的观念上。
中西法律文化的另一个差异是法的本位,也即法以什么作为其权利义务的基本单位。
从法律文化所体现的性质来说,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是一种公法文化,西方法律文化传统上是一种私法文化。
“要一个说法”——中国人朴素的法制观。
这在《秋菊打官司》中我似乎找到了中国想要做到法治社会艰难的根本原因。
中国的基础文化,是人情文化。
而法律是不讲人情的。
秋菊最后表情,折射出怎样的心理呢?作为剧中人物,显然结尾是尴尬的。与秋菊打官司的本意是背离的。她无非就是想要一个说法罢了,而法律给的说法伤害到了人情。一个人情社会,怎么普法? ......
《永不妥协》
她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律师教育、没有律师资格,但比起那些挂着专业头衔高高在上的法律人士,她更能体会那些原告的处境和心情,并最终取得了所有诉讼人的信任。
美国版的秋菊,也是一个不懂法的普通妇女,但是她的观念和做法与秋菊完全的不同。
传统中国的法的观念主要以“刑”为核心和内容,因此,中国人往往习惯于把刑、律、法等同起来,以为法主要是处罚人的东西。
而西方法的观念主要以权利为轴心,认为法是保护自己权利的东西。
《律政俏佳人》
本片拍摄于2001年是一部小投入大产出的影片,反映了美国的法学教育有关问题。
1、如何进入美国大学法学院?
LSAT,即Law School Admission Test(法学院入学考试),是由位于美国宾西法尼亚州的法学院入学委员会(Law School Admission Council简称LSAC),是为其下197所(美国有183所,加拿大15所)法学院成员设置的的法学院入学资格考试,用以衡量考生的阅读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2、美国法学教育的学位
美国的法学院提供三种学位:JD(Judiciary Doctorate法学博士),LLM(Master of Law法学硕士),JSD(Doctor of Juridical Science法学科学博士)
3、美国法学院的教育模式
一年级之教学采苏格拉底式教学法(Socratic Method)的案例讨论:教授指定判例──学生先研读──上课时讨论(叙述系争之点、双方攻击防御、判决理由)。
二、三年级课程部分课程采小班研讨式(Seminar);部分采大班讲授(Lecture),或采一年级之苏格拉底答问式教学。
当电影和法律相遇,它们擦出的最绚烂的火花可能就是法律电影了。美国法律电影一般通过描述一件案子来反映美国的法律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讲,当电影从法律文化中找寻到灵感,汲取了养分,它就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洗刷了其出身于市井街头所沾染的轻浮气息,使世人不再以为它只是低级。
下面就再介绍几部有关法律的美国电影:
电影中的法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