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土壤植物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认识庐山主要植被类型及其组成,结构,分布规律、动态变化特征;掌握植物地理野外调查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野外独立工作的能力;验证和巩固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认识庐山山地土壤的主要类型、剖面特征及其成因,土壤的垂直分布规律;掌握土壤的野外调查基本方法。
二、实习时间:2010年7月4日—7月10日
三、实习地点:江西省庐山
四、实录本、铅笔
2:实习队:扩音器、高度表、罗盘、地质锤、军用铁铲、样方绳、卷尺、医药箱
五、实习人员:
组长:罗迎新副组长:陈洁如
带队老师:*、、**、***、****、、***、
学生:****班全体学生
六、实习主要内容:认识庐山代表性的红壤、黄壤、山地黄壤、山地黄棕壤、山地棕壤、山地草甸土、山地沼泽土等主要土壤类型剖面及土壤垂直分布规律。观察庐山山地主要植被类型;识别常见的植物种类;进行植物群落样方调查;观察山地植被的垂直分布及植物生长于环境的关系;填绘庐山植被分布图。
七、实习路线:
7月5日:牯岭镇匡夏宾馆
7月6日:匡夏宾馆---月照松林---庐林1号—芦林湖—庐山博物馆—含鄱口—植物园
7月7日:匡夏宾馆—三宝树—黄龙潭、乌龙潭—电站大坝—锦绣谷(龙首崖、仙人洞、天桥)花径公园(如琴湖)
7月8日:匡夏宾馆—大月山水库----五老峰
7月9号:匡夏宾馆---庐山火车站---嘉应学院
二、实习内容及过程
由于庐山独特的地理位置,典型的山地地貌,亚热带季风山地湿润气候条件,因此发育了多种多样的土壤,以及比较典型的山地植被。根据庐山植被垂直分布的特点,可以分为三个垂直带。
庐山土壤形成的自然条件是第四纪以来的新构造运动,使庐山沿着断裂上升为目前相对高度达1000~1400米的山地,为土壤垂直地带的形成奠定了个基础,并给予南北坡的气候,生物及土壤的分布以一定的影响。山体内部由于内外力作用塑造的各种地貌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土壤性状的差异和土壤类型的分布规律。
庐山的土壤的垂直结构类型比较简单,自山麓至山顶,依次分布着红壤和黄壤、山地黄壤、山地棕黄壤,山地棕壤、海拔400米以下属于亚热带,植被为常绿阔叶林,马尾松林及草类,广泛分布着纬度地带性的红壤和黄壤。海拔在400—900米,气候湿润暖热,植被为常绿阔叶林,马尾松及杉木林等,海拔在900(800)~1200(1100),气候温暖湿润,植被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发育着既具备有山地黄壤性质,又具有山地棕壤性质的山地黄壤。在海拔1200米以上的地区,植被为落叶林和灌丛,分布着山地棕壤。山地顶部由于气温低,风速大,木本植被少,多灌丛,草本植物生长茂盛,形成山地草甸土。局部洼地,排水不良,生长喜湿植被,形成山地沼泽土。
山地常绿阔叶林带是山地植被垂直带的基带,为水平地带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向山地的延伸部分。分布于海拔700米(西北坡)或800米(东南坡)一下,占有最大的垂直幅度。这里属于中亚热带气候,土壤类型为红壤、黄壤、和山地黄壤、有机含量很低,表层在3%以下,土壤呈强酸性反应,PH值4。5---.。地带性植物为常绿阔叶林。
山地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分布在海拔700米或800米至1000米(西北坡)或1100(东南坡),为常绿阔叶林和落叶林植
庐山土壤植物实习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