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八年级上册《思想品德》全册教案
《自尊自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自尊的涵义,认识自尊是人的基本心理需要;明白自尊心与羞耻心的关系,懂得做人必须要有羞耻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自尊是人格之本,是促进派进人的道德健全的重要力量,养成自尊自信的健康人格,能够以奋发向上的精神克服消极的自卑心态
教学重难点:
重点:自尊的涵义以及与自卑的区别
难点:自尊源于知耻
导入新课:
(徐悲鸿的故事)提问:从徐悲鸿的身上,你觉得他的成功除了坚实的基本功外,还有什么重要条件呢?(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当外国人看不起中国的时候,他的强烈的民族爱国心,使得他的自尊心极度受伤,所以一定要与老外一争高下,敢和别人打赌就说明他对自已的实力非常地自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课《自尊自信》
新课教学:
(出示刘翔)从他的成功,你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每一个奥运健儿在比赛场上的时候,我们全国人民都在为之加油为之鼓掌,当他们成功,我们给予他们最高的敬意,当他们失败,我们所有的人都会为他们惋惜,所以说像这样国际性的比赛往往也能看出一个国家的民族自尊心强不强,(晏子使楚的故事)晏子的表现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当自已的国家受到侮辱的时候,一定要挺身而出维护民族自尊心。因此,只有拥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我们就会为祖国的繁荣强盛而欢欣鼓舞,为祖国遭人欺凌而奋起抗争;拥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我们才能不卑不亢,不会对任何大国表现丝毫的奴颜媚骨。同学们你们觉得我们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强不强?(学生回答)中国人的自尊心其实不是很强,在二战期间,苏联负责对付德国,我们中国负责对付日本,可是,苏联人民在最艰苦的时候,都从来没有出一个叫“苏奸”的人,而我们中国,你看看抗日战争期间出了多少“汉奸”,而且现在虽然说时代也发展了,可是韩国朝鲜人,对于日本历史上的罪行的态度是非常明显的,据说有个明星改成了日本名,结果受到仇的心理倒是很大方。
自尊是对自已人格的尊重和肯定的情感。它包含两方面的意思,首先,自已要看得起自已,从外表到内心,不做有损自已人格的事;其次,在自已尊重自已的同时也要别人尊重,社会尊重,不容许别人恶意地侮辱。当然啦如果有一群人想扁你的时候你自已可得看情况办事啊。
活动一(班级风景)这是自尊嘛?(学生讨论回答)
(1)黄平表现出来的是自卑的心理,觉得自已不如别人,担心别人看不起自已,行动畏缩,不敢去做自已有能力做的事。(2)青青表现出来的是虚荣的心理,有一条昂贵的裙子使她得意,显然她过分追求了表面上的荣耀(3)李金表现出来的是自负,他夸张了自已的能力,对自已的评价过高,行为上表现出盛气凌人、指手画脚,导致同学对他有意见,他却看不到自已的缺点,不能正确理解同学对他的看法。其实这些现象在我们同学当中也是普遍存在的,我们只有充份认识到自卑、虚荣、自负与自尊的区别,才能认识到这些心理和人格的缺点,只有克服这些缺点,才能形成自尊人格。
自尊是人的基本心理需要,为什么自尊是人的基本心理需要?(学生回答)当自尊得到满足时,就会产生快乐、振奋、自信这种积极、肯定的情绪;相反,当自尊得不到满足时,就会失望,忧愁,产生消极否定的情绪。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活动二:(找找描述自尊自信的格言)(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出示几条
活动三:(寓言透视)提问,如果你是这位少年,你愿不愿意去做呢?(学生讨论回答)少年向智者提出“什么是人的尊严”的问题,智者不作正面回答,反而提出这三件有损尊严的事,试探少年,启发少年自已去思考,认识到人要知耻,不做有损人格的事情才能有尊严,如果做了第一件,就失去了身体仪表方面的自尊,做了第二件,就是向别人卑躬屈膝,没有尊严,如果做了第三件事情,就是一种典型的虚荣的表现。知耻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道德意识,人有了知耻之心,无论自己做人,与他人相处还是处理事情,才会自觉受道德节制,有所为,有所不为。这样就是确立自尊,维护自尊。
自尊始于知耻
从身体仪表方面,比如在公共场合不能赤身露身,保护衣冠整洁等等,你会发现,现在的宾馆门口都会有一个牌子,上面写着“衣履不整,谢绝入内”这绝对不是对人一种侮辱,一个人最起码的仪表整洁都做不到,就说明此人对自已都极度不尊重。现在有很多场所,比如健身房等地,对人的仪表也有所要求,特别是男士,在健身房里切不可坦胸露背,因为这样子是对别人的一种极度不尊重,
心灵方面,不去做阿谀奉承、卑躬屈膝的事情等等。(出示叶挺将军事迹)为什么叶挺将军宁可死也不肯从狗洞钻出来呢?(学生回答,有损自尊)
可是,出来了就能活命啊?你想想,历史上有很多人,比如韩信,他不是也曾受过胯下之辱嘛?忍一时便可风平浪静,后人也没有因此对韩信有太多负面的评价?(学生讨论)总结
粤教版八年级上册《思想品德》全册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