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车被禁行:出行的最后一公里路该怎么走?
2016年09月19日 07:04 新浪科技 微博
新浪科技丁壮
在北京酒仙桥上班的宋曼很无奈,骑电动滑板车上班的日子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因为北京禁止电动平衡车之类的代步工具上路,被发现一次就要罚十块钱,躲了两次交警以后她觉得心累,又开始坐公交上班了。
宋曼住在酒仙桥东北方向的草场地。从家到公司,她都绕不开酒仙桥路和酒仙桥北路交岔的大山子路口。熟悉北京的人都知道,那是全北京最堵的地方之一,如果哪天你路过时没遭遇堵车,只能说运气不是一般的好。
最近连滑板车也不能骑了,宋曼又回归到挤公交车上班的日子,短短的几公里路,花费一个小时,还要挤上挤下,她觉得很心累。在朋友的推荐下,她尝试了火爆的摩拜单车。可是这几天,下班的时候找到一辆车太难,而且骑了一次之后,她还是准备继续坐公交。
互联网巨头、创业公司乃至车企都想解决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在宋曼看来,依然不能让人满意。如今,她又被赶回到拥挤的公交车上,和北京数百万上班族一起,在拥堵中一点一点向前挪动。绿色、智能、共享这些新概念,对她来说依然遥不可及。
平衡车隐忧
时间回到2015年,在那时电动平衡车还是被追捧的产品。平衡车厂商打出的宣传口号基本都包含炫酷、便携、速度快等关键词。在深圳和常州,非常多的中小电子厂和电机厂都因为平衡车提供配件而取得较好的业绩。新浪科技在深圳走访过程中了解到,2015年的高峰期,电动平衡车的月出口量就超过200万台。
然而,这种形势随着亚马逊等全面下架这类产品而改变。去年12月,因电动平衡车起火事故增多,亚马逊先后在英国、美国等地下架了所有来自中国的该类产品。今年3月,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也发出禁令,禁止进口侵犯产权专利的“某些个人交通工具衡车均在禁售之列。
除了国外的专利之争和禁售风波,国内的形势在今年也持续恶化。最近,上海和北京在相继出台规定,因为安全问题,禁止平衡车、滑板车这类交通工具上路行驶,违者将处以罚款。罚款金额虽然只有十元,交警还要面临找零的尴尬,但也代表了官方对平衡车产品的态度。
禁行的规定给了本来就不温不火的平衡车厂商当头一击。此前,这类产品虽然安全问题时有发生,上路行驶却很自由。如今,面对新的规定,很多平衡车企要么在改进产品,要么在考虑转型。
来自常州的爱尔威就是其中一例。爱尔威市场部负责人王强告诉新浪科技,从去年开始,爱尔威就开始逐渐减少在平衡车这类产品上的投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开发电动助力车的项目上。
王强称,电动平衡车的产品出发点是智能和便携。爱尔威此前对市场的预判是,在2到3年之后,随着市场推广和用户接受,这种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取代自行车,成为新一代的短途出行工具。因为产品本身体积小、重量轻,可以带上公交、地铁,成为解决出行最后一公里的神器。
只是,最终的市场反应没有达到预期,也遭遇监管风险。在王强看来,电动平衡车或者滑板车在产品形态上还没有摆脱尴尬,主打的轻便能随身携带,但对消费者来说还是太重,说可以短途出行,但在续航和安全性上却遭遇瓶颈。目前来看,平衡车离解决最后一公里的路还很远。这也成了爱尔威战略放弃平衡车产品线的原因之一。
共享模式新启示
如果说平衡车厂商还是单纯通过迭代交通工具来解决出行问题的话,互联网公司已经玩熟了共享模式。
平衡车被禁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