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么吸引你,我的候选人
候选人, 吸引力, 畅销书, 美国, 电影
拿什么吸引你,我的候选人最近读了一本美国的畅销书《秘密》……这个秘密就是:意志的力量----你的目标必须单纯而明确,而且意愿要足够强烈!
-----资深传媒人杨澜
这条评论来自风靡全球的励志畅销书《秘密》,讲的是吸引力定律。所谓吸引力定律,大体的意思是你生活中的所有事物都是你“吸引”过来的,所以你将会拥有你心里想的最多的事物,你的生活,也将变成你心里最经常想象的样子。
还没有拜读过这本书,也没有看过这部电影,但是我知道吸引力定律用在聘官身上很是恰切。
对于我自己来说,我能感觉到自己对于为公司寻访合适候选人的欲望是无时无刻的,我能感觉到自己对满意的候选人的那种强烈的需要感,这种感觉区别于过去我只是觉得需要招人进来把“缺”给补上,这种更升华的“需要感”似乎像是精气神儿一样贯穿我的全身,语言能力浅薄无法准确表达这种感觉。
·见到候选人之前,我的目标够单纯够明确,而且意愿也足够强烈;
·从候选人接触我的那一刻开始,TA从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感觉到我的目标够单纯够明确够真诚(“我们公司非常认真的想发现一名人才加入我们的平台……”);
·当合适的候选人最终被我圈定时,我强烈的意愿(“你是我们公司的唯一”)会感染着每一次和TA的交流…….
看来招聘就跟功夫一样,得不断修炼,先照猫画虎学形,最后终究变得融会贯通形神兼备。
这几年对于候选人的寻寻觅觅从未间断,亲历了不少“大西瓜、小芝麻”的事儿,从来也没怎么回想、梳理、总结和升华,就任由它们这么堆砌着。
看到这期聘周刊的话题时,我立刻暮然回首、思绪万千,几件事儿立刻就蹦进我的脑海,都不是什么大事,也没蕴含着什么高深技法,就是给我不同从业时段里印刻了深刻的记忆而已,我就是一个普通的招聘人员,跟大家说说我之前那些事儿。
那一刻:我终于让自己当了反面典型
结论:“惰性“,我辈之大敌! 我是这么评价那一天的:我HR职业生涯道路上的奇耻大辱。
这事儿其实不值得说:做招聘的谁都知道;
这事儿其实也很简单:不要太多的技巧;
我不惜把自己树成反面典型也要首先就说到这个事:背景调查。
事件: 那一天,我辗转一个月才谈成的一名候选人终于入职了,出身学校好,名企工作背景好,形象气质好,英语好,专业技能好,这就是传说中的“5好女人“。从谈成OFFER到入职签约,我只顾着为寻到她而沾沾自喜……
我就是在这种内心的冲撞中选择了“小恶魔“……
我终于知道了什么叫喜极而泣,就在我到同行朋友间到处“得瑟“自己寻到这么一位优质人才时,几天后一同行朋友私下告诉我认识那个名企的人,好像我选的这位”5好女人“的背景可能有点问题,真是应了那句话:素不相识的两个陌生人,经过5-6个朋友的辗转,一定能认识。
立刻打电话到
北京分部,查无此人。
立刻打到国外总部,查无此人。
不仅如此,负责的HRM告诉我,他之前也接到其他的人打来的电话,似乎“5好女人“打着他们的旗号还干过别的事。
在挂断电话的那一刻,我五雷轰顶,欲哭无泪。
你杀不死惰性,你需要时刻提醒自己你是个会有惰性的肉体凡胎。
·刹那间你懒的打那个背景调查的电话了
·刹那间你懒的让新同事签署知悉规章制度的文件
·刹那间你懒的更改
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