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生就业形势
班级: 姓名: 学号:
近些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的热点问题。虽然国家和高校对大学生的就业给予了很多的帮助和指导,但从实际的效果来看,并不能十分令人满意——仍然有很多大学生毕业后不能实现就业。当然,从本质上来说,大学生的自身的素质,就业的意识、观念是最关键的因素。
时下,在大学生中,特别是在临近大学毕业的大三、大四的大学生中最热的话题莫过于就业问题,而我作为一名大一新生,虽然离毕业还有三年,但是关于就业的话题也时不时的传入耳中。据有关报告指出今年有六百万大学生无法就业,可见形势不容乐观。很多以往十分热门的专业如计算机,如今也亮起了红灯,那些中冷门专业的招聘状况更可想而知。因此大学毕业生有的考研,有的考公务员,有的筹备留学……纷纷想办法解决面临的就业问题,而大部分毕业生仍选择穿梭于招聘会里。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
大学生总供给与总需求矛盾日渐突出。虽然国家已经停止了扩招,但是这几年扩招的影响依然存在。自扩招以来,毕业生总供给量逐年增加。有资料显示,我国过去高校毕业生从2001年的144万一跃升到2009年的万, 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为630万人,比去年的611万多19万人,而2009年需要安置的大学生为700多万,加上往届未能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很大,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1、高校专业设置错位
一些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有较大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造成供给严重大于需求。一些学校仍然沿袭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一些学生高分低能。不少学校专业划分过细,难以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一些高职、高专教育专业缺乏特色,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功底不系统,应有的动手能力也不强。而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实际操作能力、适应工作环境变化的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2、大学生就业市场的供过于求
从整体的大学生就业情况看,大学生的供给明显大于实际需求。不是总量的供过于求,而是结构性的供过于求,主要是培养的大学生的方向及大学生所应该学习的内容和社会的实际需求是脱节的。
企业用人的时候,往往首选是专业,渐渐淡化了名校的分量:其次是具有潜力的人,因为企业在发展期需要大量的人员补给,而员工是可以在工作过程中逐渐培养的,这也为一部分专业不对口的大学生解决了就业的问题。
3、大学生缺乏相应的胜任力
现在高校培养的大学生都是掌握了一定的基本理论知识,但是非常缺乏实践的锻炼,甚至有的大学生在学校里连最基本的理论知识都没有真正掌握,去了企业更难以胜任。即便是对实践要求极高的技工类,很多学校也因为种种原因取消和减少了实践的课时。大量的理论课程让学生在动手能力的锻炼上有了很大的欠缺,因此缺乏实践能力的大学生个个都是纸上谈兵。然而,企业是非常现实的经济实体,需要的就是能够给企业直接带来经济效益的人,而纸上谈兵的大学生并不能马上给企业带来实在的效益,也许还要搭上老员工为其辅导,从而影响了企业的整体效率。
4、大学生存在观念误区且缺少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生做事眼高手低,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脱节,还存在就业后稳定性差、离职率高的问题。只选择在发达地区、高薪部门工作,不愿意去偏远地区工作,虽然大学生对社会生活显示出较强的热情与好奇,但缺少理性思考与合理规划,表现在工资的高低、待遇的好坏成为择业的首
浅谈大学生就业现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