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历史组态与过程报表
1. 历史(historian)子系统的功能
在 I/A'S 中, 用历史记录替代了一般的记录仪表。由于它是以数字量记录的, 就为这些数据的再加工提供了可能,并可以给其他用户共享。我们使用历史组态器来告诉系统哪些过程数据需要采集(记录),采集来的数据要作哪些处理,以及对处理后的数据如何归档保存的问题。
在学录这一章节前,我们先要了解以下几个概念:
· 采样组(Collection Points) -- 在这个组里存放要采集的过程数据采样点的名称及其采集要求。采集来的数据可以直接用于历史趋势线的显示。采样点的个数由系统组态时确定, 可组态成 500 ~ 8000(500 注:括号内为 AP20 的数据,下面的括号同样, 并不再说明); 所有点的采样周期都可以组态成 2 秒(2秒的点不超过 10%)。 4000 个采样点至少要占用 24M 内存, AP51/AW51 每秒更新的点数不超过 250 个。
每个点采集来的记录先放在内存中, 满 100(10)条记录后一起送到一个循环文件中, 该文件缺省保存 600(200)条记录, 最多可保存 99,999,000(99,200 需装有扩展硬盘)条记录。
· 浓缩组(Reduction Groups) -- 提供了对采集来的大量过程数据进行归约浓缩再加工处理的方法,经过浓缩组处理的数据可提供给过程报表使用, 也可以将浓缩处理以后的数据再次进行浓缩, 即串接浓缩。系统提供了八种浓缩算法:
SUM 合计值
AVG 平均值
MAX 最大值
MIN 最小值
STDV 标准差
KURT 曲线峰态
HIST 频率密度
USR 用户自定义
串接的浓缩组只有前四种算法。
· 信息组(Message groups) -- 存放整个系统的信息。这个组的成员在系统装入时就已组态好, 用户只可修改组态参数,不能在这个组中加入或删除任何成员。
· 归档组(Archive groups) -- 以上三个组的数据只能保存指定的时间或记录条数, 超过以后, 新写入的数据将复盖最早的数据。归档组定义它的这些成员什么时侯需要归档。然后由系统操作员定期将归档的数据拷贝到磁带或软磁盘。
2. 历史子系统的组态方法
从顶端菜单上选取 Config (如找不到该键,则应先选 Sys → Chang_Env → Proc_Eng_Env 进入过程工程师环境) 在其下拉菜单上可找到 Historian → Configurator,进入历史子系统组态软件, 图 6-1
图 6 - 1
以下介绍各个顶部菜单的作用
Help - 提供在线帮助。
Historian - 屏幕顶上一行显示出当前选中的历史数据库名,如要对其他历史数据库(如果有的话)进行组态编辑,可选择 Historian 菜单, 再在其子菜单中选择要组态编辑的历史数据库名。
File - 用于建立存放历史组态信息,它有二条子菜单。
Store Configuration as File - 把全部历史子系统组态信息以文本的形式存入一文件中, 文件名任取, 缺省的路径为/usr/hstorian/。
Load Configuration from File - 把上面存入的历史子系统组态文件读回到系统中。
Edit - 提供了对采样组、浓缩组等进行组态的子菜单,下面将详细叙述。如果要进入组态编辑,系统会提示关闭历史子系统进程,这时应选择 DEACTIVATE。如果只是要查看组态信息,可选择 CONTINUE (READONLY)。每次系统上电启动后, 历史子系统进程自动被激活,并开始采集过程数据。
Reports - 用于打印历史组态信息和历史数据,具体要打印哪些信息可在其子菜单上选择。在组态、显示等不同的历史子菜单下, 其下拉菜单会有所不同。
Switch To - 用来切换到历史子系统的投运、显示等工具。
Exit - 退出历史子系统软件。
采样点(Collection Points) 组态
选 Edit → Collection Points(这时如果历史是激活的,将提示关闭, 然后)屏幕显示如图 6-2。屏幕的上面是已经组态的采样点清单及参数。
图 6 - 2
在 Option 窗口有三项选择
Compound: - 直接在右下角的对话框中填入采样点的全路径名。
Select C: from List - 让系统列出功能块组合名,功能块名和参数名清单, 从中选择要组态的采样点。
Show Collection Summary - 显示采样点组态小结。
在右下角的对话框中,列出了缺省的组态参数,可按各
东汽DEH IA 系统的介绍第6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