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国船舶污染事故应急预案体系
2
主要内容
一、国家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
二、我国船舶污染事故应急体系
三、西北太船舶污染事故应急预案
四、新的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条例的规定
五、未来发展展望
3
一、国家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
突发事件应对法确立的主要制度
(一)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为主的管理体制
1、突发事件的分类与分级
—突发事件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4类;
—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等四级;
—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突发事件的分级标准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确定的部门制定。
4
(一)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为主的管理体制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属地为主
—县级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负责;
—涉及两个以上行政区域的,由有关行政区域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负责,或者由各有关行政区域的上一级人民政府共同负责;
—突发事件发生后,发生地县级政府应当立即进行先期处置,控制事态发展,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并立即向上一级政府报告,必要时可以越级上报。
—发生地的县级政府不能消除或者不能有效控制的,由上级政府统一领导应急处置工作。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对突发事件应对工作负责的从其规定,地方政府应当予以配合、提供支持。
5
(一)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为主的管理体制
3、综合协调机制
—国务院在总理领导下研究、决定和部署特别重大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根据实际需要,设立国家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必要时派出工作组指导有关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政府设立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统一领导、协调本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和下级政府开展有关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
—上级政府主管部门根据各自职责,指导、协助下级政府及其相应部门做好有关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
—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政府是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行政领导机关,其办事机构及其具体职责由国务院规定。
6
(一)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为主的管理体制
3、军队参与应急
—解放军、武装警察部队和民兵组织依照本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军事法规的规定以及国务院、中央委的命令,参加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
4、国际合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突发事件的预防、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方面,同外国政府和有关国际组织开展合作与交流。
7
(二)预防与应急准备制度
1、应急预案制度
—国家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
—国务院制定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组织制定国家突发事件专项应急预案;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责和国务院相关应急预案,制定国家突发事件部门应急预案。
—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上级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的应急预案以及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制定机关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和情势变化,适时对应急预案予以修订。
—应急预案制定、修订程序由国务院规定。
8
(二)预防与应急准备制度
1、应急预案制度
—应急预案应当根据本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针对突发事件的性质、特点和可能造成的社会危害,具体规定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突发事件的预防与预警机制、处置程序、应急保障措施以及事后恢复与重建措施等内容。
9
(二)预防与应急准备制度
2、培训制度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应急管理培训制度,对行政机关负有应急处置职责的工作人员定期进行培训。
3、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建设
—县级以上政府应当整合应急资源,建立或者确定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政府有关部门可以设立专业应急救援队伍。
—县级以上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可以建立志愿者应急救援队伍,单位应当建立专职或者兼职应急救援队伍。
—县级以民政府应当加强专业与非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合作,联合培训、演练,提高合成、协同应急的能力。
—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有关单位应当为专业应急救援人员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配备必要的防护装备和器材,减少其人身风险。
10
二、我国船舶污染事故应急预案体系
1、我国船舶污染风险
2、国际法及国内法规定
3、应急预案体系框架
4、应急反应程序
我国船舶污染事故应急预案体系-我国船舶污染事故应急体系(PPT 54页)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