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关与对外贸易管制
第一部分对外贸易管制概述
第二部分我国货物、技术进出口许可管理制度
第三部分其他贸易管制制度
第四部分我国贸易管制的主要管理措施及报关规范
第一部分对外贸易管制概述
对外贸易管制的概念
对外贸易管制的形式
对外贸易管制的目的及特点
对外贸易管制的实现
我国对外贸易管制基本架构与法律体系
对外贸易管制的概念
对外贸易管制的概念 P45
是指一国政府为了国家的宏观经济利益、国内外政策需要以及履行所缔结或加入国际条约的义务,确立实行各种管制制度、设立相应管制机构和规范对外贸易活动的总称
如何理解对外贸易管制
对外贸易管制以实现我国对内对外政策目标为基本出发点
是国家管制
是政府的一种强制性行政管理行为
所涉及的法律制度属于强制性法律范畴
对外贸易管制的形式
按照管理目的
进口贸易管制和出口贸易管制
按其管制手段
关税措施和非关税措施
按管制对象(我国)
货物进出口贸易管制、技术进出口贸易管制和国际服务贸易管制
对外贸易管制的目的及特点
对外贸易管制的目的
保护本国经济利益,发展本国经济
推行本国的外交政策
行使国家职能
履行国际公约
对外贸易管制的特点
贸易管制政策是一国对外政策的体现
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的贸易管制政策是各不相同的
贸易管制还会因时间形势的变化而变化
以对进口的管制为重点
对外贸易管制的实现
对外贸易管制的目标
是以对外贸易管制法律、法规为保障,依靠有效的政府行政管理手段来最终实现的
海关监管是实现贸易管制的重要手段。海关执行国家贸易管制政策是通过对进出口货物的监管来实现的
“单”、“证”、“货”互为相符,是海关确认货物合法进出口的必要条件
报关是海关确认进出口货物合法性的先决条件
我国对外贸易管制的基本框架与法律体系
证
即货物、技术进出口的许可
备
即对外贸易经营资格的备案登记
检
即商品质量的检验、动植物检疫和国境卫生检疫
核
即进出口收、付汇核销
救
即贸易管制的救济措施(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
我国对外贸易管制的基本框架与法律体系
为保障贸易管制各项制度的实施,我国已基本建立并逐步健全了以《对外贸易法》为核心的对外贸易管理与管制的法律体系 P48-49
行政法规增加: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条例
部门规章:《纺织品出口自动许可暂行办法》改为《两用物项和技术进出口许可证管理办法》
国际条约:《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公约》(《华盛顿公约》)
关于麻醉品和精神药物的国际公约
删除《国际纺织品贸易协定》
第二部分 我国货物、技术进出口许可管理制度
禁止进出口管理
限制进出口管理
自由进出口管理
资料:进出口货物许可管理的类型
根据管制对象不同
包括一般货物进出口管制、机电产品进出口管制、重要工业品进出口管制
根据管制程度的不同
分为禁止进出口的货物、限制进出口的货物、自由进出口的货物、关税配额管理的进口货物
根据管制手段的不同
分为配额管理和许可证管理两种
报关员资格考试 报关与对外贸易管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