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竹精神
一、基本说明
1模块: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
2年级:初中一年级
3所用教材版本:湖南美术出版社
4所属的章节:第四课
5学时数: 40分钟(教室授课)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画的相关知识,体会中国画的艺术魅力
2、使学生能简单把握中国画的“用笔”、“用墨”浓淡关系。
3、发展个性,理解中国画托物言志,传达人文精神。
2、内容分析:本课是学习中国画,需要给学生介绍一下中国画托物言志,以追求表现崇高的人生境界。中国画的“用笔”,“用墨”比较讲究,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有所深入地引导学生协同探究的进行授课。
3、学情分析:初一学生,有一定的审美能力,但中差异明显,对学习中国画有浓厚兴趣,但对信息及信息技术学科本身的定义及应用并不很明确。
4、设计思路:本节课主要内容偏重理论,又缺乏理论的深度,如果只由教师讲解就会显得比较枯燥,因此本堂课的设计思路是从具体的案例入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最后得出基本的结论,形成一定的概念,达到理解和应用的目的。教师的主要任务在于积极引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和考查
及设计意图
课前说明
2’
投影: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包括必修与选修两个部分。
其中必修为《高中信息技术基础》
选修包括:《算法与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应用》《网络技术应用》《数据库管理技术》《人工智能初步》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相关的两类比赛:信息学奥赛与中小学电脑制作比赛
学生了解并可提出问题
课前说明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高中信息技术的课程结构有所了解,在心里形成信息技术课程整体授课框架的初步印象。
创设情境问题引入
3’
投影:“某海军陆战队在原始森林进行为时一个月左右的生存实验,具体要求如下:第一,每个队员除了身上穿的衣服外,随身只能带三件物品,每件物品不能超过二公斤;第二,队员都是由飞机空降到半径为1000公里原始森林的中心地带,要求在一个月时间内从森林里走出来。问题:队员带哪三件物品合适?请三名同学自由组合成探究小组,在
1、讨论应该带什么。才能保证自己顺利的走出来。
2、学生讨论生存的基本条件与基本需求是什么。
这个导入参照网上教学设计的导入,因为比较容易激发学生兴趣,能让学生很快进入信息技术的课堂氛围,而且学生在讨论生存的基本条件与基本需求时有多种不同的答案,很容易导出
2分钟内给出一个可能的答案。
教师:如果在沙漠又怎么办?
通过学生的讨论,教师得出结论:物质、能源、信息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三大要素。
3、看“感觉剥夺实验”得出答案。
“感觉剥夺实验”让学生自己得出答案。
新授:
信息的定义6’
教师:同时请大家回忆一下从上课铃响到现在为止,我们接触到的信息有哪些?
教师:在列出了这么多信息后,请大家一起来归纳下信息的定义?注意在归纳信息的定义时不必照本宣科,应该用自己理解的语言来描述
教师:信息无时不在,无处不有。
1、学生阅读教材并讨论,列出信息的例子
2、学生给出自己的定义
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我们正处在信息的海洋中,同时通过归纳信息的定义以加强对信息的定义的分析理解
新授:
信息的特征15’
教师:信息有哪些特征呢?下面请同学们根据
梅竹精神-5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