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关于顾恺之人物画的再认识.doc


文档分类: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关于顾恺之人物画的再认识

摘要:《洛神赋图》是东晋的顾恺之以三国时曹植的名篇《洛神赋》为蓝本继而创作出的绘卷。本文通过对《洛神赋》及《洛神赋图》的解读与分析,来研究顾恺之如何根据文学作品来进行美术作品的再创作,并体现自己的审美理念。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很巧妙地把对诗文的理解和幻想在造型艺术上加工并具象化,创作了诗、画结合的杰出范例。这幅画卷从画面内容、构图、人物造形、环境描绘和笔墨渲染的各方面来看,都可以说是中国古典绘画中的瑰宝之作。
关键词:曹植;《洛神赋》;顾恺之;《洛神赋图》
一、顾恺之生平简介
顾恺之是东晋时期的诗人、画家,难得的是他还是绘画理论家。顾恺之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今属江苏)人,学识过人,多才多艺,主工诗赋、书法、最擅长绘画,尤其是人像、道释、山水、禽兽等。著名的“六朝四家”就是指顾恺之和曹不兴、陆探微、张僧繇三人。合称“顾陆”的顾恺之与陆探微,是“密体”画风,而南朝梁的张僧繇与唐代的吴道子则是“疏体”画风,所谓“密不当风,疏可走马”就是指这两种画风。“唐代张怀瓘曾评论说:像人之美,张得其肉,陆得其骨,顾得其神,神妙无方,以顾为最。”[1]可见对顾恺之评价很高。后人也评价他的画:“意存笔先,画尽意在,笔迹周密,紧劲连绵”;他的用笔用墨如春蚕吐丝,柔妙顺畅,笔劲爽利,被称为“高古游丝描”[2];在造型和构图方面则六法皆有,考虑周密,灵襟莫测。顾恺之对画论也颇多研究,著有《论画》、《画云台山记》、《魏晋胜流画赞》等,“迁想妙得”、“以形写神”、“传神写照”等论点都是顾恺之提出的,对中国以后的绘画发展有着很大影响。
顾恺之的一生创作了很多画作,可惜的是,留下来的真品却少之又少,现存于世的《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和《列女仁智图》虽是传世之作,但却是唐宋时期的临摹品。《洛神赋图》(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馆)是顾恺之的精品佳作,这卷流传下来的虽是宋摹本,但却是最接近原作的,此卷有着魏晋六朝的画风,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顾恺之艺术的笔墨特点,所以历经千载我们仍能从此卷窥探他的笔墨神情。
二、顾恺之《洛神赋图》的创作历史背景
顾恺之的这幅传世之作,是有感于曹植的《洛神赋》一挥而就的。传说曹操的第三子曹植少年时曾倾慕上蔡县(今河南汝阳)县令甄逸的女儿,这个女子后来嫁给了他的哥哥曹丕,在生了曹叡(后来的明帝)后被人陷害死去。甄氏死后,曹植因缘际会而得到了她的玉缕金带枕。在曹植返回自己的封地时,途中在洛水附近休息,夜晚梦见了甄氏前来与他相会,曹植一惊而醒,原来是南柯一梦。曹植回到封地,脑海里还翻腾着与甄氏在洛水相遇的情景,情绪激荡,才思泉涌,写了名篇《感甄赋》,后来明帝曹叡把赋名改了,称为《洛神赋》。洛神-传说是伏羲的女儿,因为不慎在洛水中溺死,而成为洛水里的神女,被世人称为宓妃。曹植在赋中把甄氏原型幻化为洛水神女,是他对甄氏的感怀和情感寄托。[4]这是广泛流传的一种说法,但其实不然。曹植因与兄曹丕的政治斗争,两人关系紧张,又怎么会如此狂妄的作赋表明倾慕自己的嫂嫂呢,当时曹丕当政也不可能让此赋流传的,又何来明帝曹叡更名一事呢。魏晋时期虽然文人士者多豪放不羁,但叔嫂相恋这种违背伦理道德的事,也还是做不出来的。《洛神赋》言辞华丽而不浮躁,描写刻画传神,曹植是一梦而作名篇,顾恺之看过此赋是一挥而绘名卷,《洛神赋图》一出世,惊艳四方,

关于顾恺之人物画的再认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mh900965
  • 文件大小315 KB
  • 时间2018-03-25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