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吃肉有学问
秋天的食补
民以食为天。立秋这一天,民间素有“贴秋膘”一说。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来检验肥瘦,体重减轻叫“苦夏”。那时人们对健康的评判,往往只以胖瘦做标准。
瘦了需要“补”,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肴,当然首选吃肉,“以肉贴膘”。这一天,普通百姓家吃炖肉,讲究一点的人家吃白切肉、红焖肉,以及肉馅饺子、炖鸡、炖鸭、红烧鱼等。
对于传统的中国人来说,贴秋膘有一定道理。夏季天气闷热,此时脾胃较弱,胃口不开,营养储备少,而人体出汗消耗大,就会导致消瘦,也就是“苦夏”。到了立秋之后,天气凉爽,人们胃口大开,多吃一些肉类,补偿一下“苦夏”的损失。
不能完全否定“贴秋膘”的传统,应该根据不同体质的人群有所调整。对于一些“苦夏”的人群,秋天可适当补充富含蛋白质、脂肪类的食物,而对于一些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人群,则不能盲目进补,应该根据慢性病的治疗原则进行调理。从营养角度讲,肥胖人群应该多运动、补充水分、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糖、脂肪、蛋白质等则要适当控制。
该怎样科学的食补
秋天气候干燥,饮食应以滋阴润燥为主,“贴秋膘”时也要注意防秋燥。贴秋膘的原则,肉类应该“多白少红”,多吃鱼类、禽类等白肉,少吃猪肉、牛肉、羊肉等红肉。因为鱼类富含不饱和脂肪,鸡鸭肉脂肪含量少,鸡肉性平,鸭肉性凉,滋阴润燥,适合缓解秋燥。而牛羊肉性温,吃了易上火,会加重秋燥。
肥胖人群在食用鸡肉的时候,应去掉脂肪含量高的鸡皮,多吃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少的鸡胸肉。北京烤鸭这种烹饪方法,外涂了很多油和蘸料,脂肪含量高,也应尽量避免。
预防秋燥,应以养阴润肺、生津润燥、清心安神的食品为主,可选用芝麻、蜂蜜、银耳、乳品等具有滋阴润燥作用的食物。秋季空气中湿度小,皮肤容易干燥。因此,在整个秋季都应重视机体水分和维生素的摄入。
多吃蔬菜和水果,多吃白色的蔬菜,如莲藕、莲子、山药等,有滋阴润燥的功效。但是对于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人群,则要少吃含糖量高的水果。立秋过后,就不要吃西瓜这种含糖量高、性凉的水果了。
牛肉,最强壮的肉
凡身体虚弱而智力衰退者,吃牛肉最为相宜。牛肉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比猪肉更接近人体需要,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对生长发育及手术后、病后调养的人在补充失血、修复组织等方面特别适宜。但牛肉的肌肉纤维较粗糙不易消化,有很高的胆固醇和脂肪,故老人、幼儿及消化力弱的人不宜多吃。
羊肉,最滋补的肉
羊肉有助元阳、补精血、疗肺虚之功效,对气喘、气管炎、肺病及虚寒的病人相当有益。还能益肾壮阳,补虚抗寒,强健身体,是冬令的滋养食疗珍品。但需注意的是,羊肉毕竟性偏温热,并非人人皆宜。阴虚火旺、咳嗽痰多、消化不良、关节炎、湿疹及发热者应忌食。
猪肉,最补铁的肉
猪肉肥瘦差别较大,肥肉中脂肪含量高,蛋白质含量少,多吃容易导致高血脂和肥胖等疾病;蛋白质大部分集中在瘦肉中,而且瘦肉中还含有血红蛋白,可以起到补铁的作用,能够预防贫血。肉中的血红蛋白比植物中的更好吸收,因此,吃瘦肉补铁的效果要比吃蔬菜好。
由于猪肉的纤维组织比较柔软,还含有大量的肌间脂肪,因此比牛肉更好消化吸收。中医上认为,多吃猪肉中的瘦肉有滋阴润燥的作用,对热病伤津、燥咳、便秘等疾病都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鸡肉,脂肪最少的肉
这里说的鸡肉,是指去皮的鸡肉,因为鸡的脂肪几乎都在鸡皮。每100克去皮鸡肉中含有24克蛋白质,。鸡肉对营养不良、畏寒怕冷、乏力疲劳、月经不调、贫血、虚弱等症有很好的食疗作用。
健康的去吃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