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标语的语言特征研究
摘要:标语,即用简短的文字写出有宣传鼓动作用的口号。标语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战争标语,是指在战争这一特定时期所诞生的各类型标语口号,在中华文明的历史进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不同战争历史时期的标语呈现出的语言特征与功能作用有着自身的形式与特点。下面,笔者通过对战争时期标语内容的分析,来具体研究战争标语的语言特征和功能作用。
关键词:标语;语言特征;标语功能;历史进程
一、战争标语的概念详述
战争标语,指的是在战争这一特定环境下诞生的标语口号。在中华五千年文明历史中,从古代以陈胜吴广揭竿起义的代表的农民战争,到近代中国对抗各国入侵的革命战争,直至现代国共两党一决胜负的解放战争,战争在这段广袤的历史长河里书撰着中华文明刻骨铭心的记忆烙印。于战争时期诞生的标语口号,曾发挥着其不容小觑的作用。它们以简洁鲜明、朗朗上口的语言特点大幅度地在民间进行广泛传播,各类型深入人心的战争标语不仅具有动员传播的效果,更通过标语字里行间蕴涵的政治诉求向民众宣传思想,打下坚实广泛的群众思想基础。
战争标语服务于战争,一场战争,可能具有不同的目的,如军事目的、政治目的、经济目的等,它们相互关联,融为一体,但战争根本目的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这也是战争的本质[1]。战争本质、战争目的对战争标语有深远的影响。如在辛亥革命时期,由于主要目标是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所以那时的标语表现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均地权”;
战争时期的标语口号受到该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一系列因素的全面影响,正是各种多元因素的相互影响,造就了战争标语独具特色的语言特点与功能作用,下面,笔者将对该时期标语的语言特点与功能作用作具体分析。
二、战争标语的语言特点
战争标语的主要内容分为:第一,提出战争目标。战争标语为广大人民群众表明了战争的目的,使得战争目标明确、敌我战线清晰,群众为了统一的目标奋斗。如“打到帝国主义”这一口号明确揭示了战争的目的是打到帝国主义,表明了战争敌人是一切帝国主义,使得战争目标明确、团结士气,这个口号也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口号之一。第二,表明战争方式。战争标语可以为人民群众指出科学的战斗方式,避免错误的、盲目的牺牲。如,“枪杆子里出政权”,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的八七会议上,毛泽东在会上作了重要发言,指出党今后“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这是党对革命认识的重大进步。第三,鼓舞士气。好的战争标语对于鼓舞军民士气、团结军心、争取群众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产生于1930年,针对党内有部分同志存在对革命形式认识不清,对革命未来持悲观主义色彩,毛泽东引用一句老话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帮助党内同志认清形式,鼓舞了广大革命战士的士气,这句标语也成为中国革命力量由弱到强,最终取得彻底胜利的代表性表述。在革命战争年代,常常是“兵马未动,标语先行”,军事标语起到了明确战斗目标、认清战争道路、鼓舞士气、瓦解敌军、争取群众的良好作用。
(1)文字简洁、通俗易懂
战争标语面对的是最为广大的人民群众,因此战争标语具有内容简洁、通俗易懂的特点。
战争标语将战争目的、敌对势力、战争方针大高度概括,简明扼要,这样对于取得
战争标语的语言特征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