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我的恩师崔喜元
图为“晋剧泰斗”丁大师八大弟子及部分嘉宾合影留念
(第一排右数第二位是我师崔老先生)
崔喜元老师是“晋剧泰斗”丁果仙的业余弟子,他的唱腔稳健、大气,咬字清晰,吐字铿锵有力,高低并用,行腔婉转,声情并茂,尤其丁派韵味浓郁。正如刘巨才和谢玉辉点评的那样,他演唱的是原汁原味的丁派唱腔;的确他唱的全都是丁果仙的老式唱腔,只有从他的唱腔中才能体会到丁果仙大师那苍劲绵长的韵味,
只有从他的发音吐字中才能品味丁果仙唱腔中的点点滴滴。
弟子心中的崔师父
说起我的恩师崔老先生可谓说是晋剧票友中的一位代表人物。我曾在李春芳老师编著的《梨园故事》一书中看过崔先生的介绍,说其曾当过丁大师的司机,后来又不断地向丁果仙先生学习求教,可谓说是一位未正式入门的弟子或学生吧。在2014年7月6日《百家戏苑》举行晋剧丁派发展回顾暨演唱会现场崔老师演唱了两段,均是《屈原》的唱段,这也是整个演唱会中唯一一个返场的节目。他今年八十有三,底气十足,满工满调,可谓说是丁味十足。单单从这两段的演唱来看,我个人感觉其韵味并不比别的正式弟子差,相反,韵味似乎比别的弟子们更纯正一些,自己似乎感受到了那种老唱片的味道。丁果仙先生的众多弟子与先生学艺多在青年,后来其师仙逝之后,更多的凭着自己的努力以及悟性,这中间或多或少都会有个人自己的风格,而崔老先生,很少登台演唱,用他自己的话说只是一个
晋剧爱好着,常唱的也只是丁大师指点过的段子,所以丁派韵味更加纯正一些,与丁师更相似一些,这也是有理由的。那当然,与其师似与不似,并非是评价艺术的唯一标准,但崔老师的演唱至少还原了丁果仙大师一些东西,为此,是值得肯定的;也是值的尊敬的。(这一段是王记者写的。不过他正好写出了我的心声谢过了…)
崔老师虽只是一位戏曲爱好者,但能用唱腔把剧中人的内心演的淋漓尽致,我不妨举几个例子,如:《江夏县站在公堂上》中的“他那奴才今天清晨返回衙前”在处理“衙前”两个字上采用颤音将一位父亲内心的无奈表现的淋漓尽致。再如:《卖画劈门》中的白茂林,在唱“要抢霸我凤栾娇娃”的紧打慢唱时,他语调和缓哀怨但又不失美感。不愧是丁家传人;又如:《双罗衫“详状”道白》中
是我方才打茶进去,
观见大人手捧一纸冤状;
好象当年黄天荡七里路杀官劫财的状子,
我想此事可多多有了几载,
说什么今天才将它发作了,
说什么发作了,
这是天要睁眼,
哎呀呀,
把你个老冤死的,
这是什么地方,
竟敢在此大声吆叫,
若还大人听见恐怕与你不大稳便哪,
说什么与我不大稳便,
我是说这个道姑,
这南京地面,
有的是都察掌院、四大部厅,
那座衙门你也告他不下?
偏偏告在这座衙门,
你将他家爹爹告下,
他岂能轻轻的容你,
哼哼,
哎,
说什么轻轻的容他,
这真是己不害人,
人不谋咱,
咱若害人,
人必然要除你。
如有机会请大家听一听崔师的道白。感受一下“千斤道白四两唱”的功力及分量。我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总之,在他身上二性以及跺板没有重复的,每个人物每个唱段处理方法都不同,真让人美不胜收,所以丁派艺术真是很难学好的啊!
戏迷眼中的崔师傅(来源王培宾_新浪博客)
说起崔喜元老先生,太原的大多戏迷都认识,是个热情开朗的老者,头发不太多,看的得很富态,脸上有对酒窝,总是笑容可掬。一说起丁派来是滔滔不绝,我对他也不太熟悉,只是从我所见所知的点滴中搜索他对丁派艺术的热爱之情。
“老崔,快点儿,就等你了!”循声望去,一个白发苍苍却精神矍铄的老者快步走来。他就是太原戏迷圈里颇有名气的崔喜元老先生,今年78岁高龄,脸上有对酒窝,总是笑容可掬。“他可是太原的十大名票啊!”“普通人中的大明星!”戏迷们这样介绍着崔老先生。
崔老一上场,几句专业的主持词,让场上立刻热闹起来。凭借天生的好嗓子以及对晋剧的热爱,又是丁果仙大师的业余弟子,崔老多次参加过《梨园春》《超级票友》《走进大戏台》等节目,在戏迷圈里有很高的知名度。“我们老年人,都是自娱自乐呢。”崔老笑着说,戏如人生啊,唱戏也能增加人生阅历,既要了解历史,又要进入角色,才能唱好。“锵锵彩——锵锵彩——”琴声响起,穿着宽腿裤、老头衫的崔老立刻就不一样了,身板挺拔刚毅了许多,表情凝重、目光深远,还真有些霸王的感觉。
曾记得在2003年的时候,早就听说太原有许多票班自娱自乐,却不知他们在哪演出,有一次我骑车路经坞城村的时候,听见一个小层二楼上传来了戏曲锣鼓的声音,也不知是什么活动,那时候咱们看戏怕人笑话,对戏曲也不是很了解,所以没有贸然去看。回去和同乡人一说,过去看看何妨,因为看戏的年青人不多,而且存在隔阂,所以双方都有点异样的感觉。原来这是坞城村的戏迷爱好者组织的,来唱的有附近票班的前来捧场,他们活动大多是你二四六,我一三
谈谈我的恩师崔喜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