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标准书号》升至13位
《中国标准书号》于 2007年1月1日起正式使用13位中国标准书号。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图书统一编号的国家之一。早在1956年2月,文化部出版局就颁发了《全国图书统一编号方案》(简称“全国统一书号”)并付诸实施。“全国统一书号”在我国实施了30年,在图书出版发行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世纪80年代,为适应我国出版业的发展和出版发行、情报文献部门信息化工作的需要,原国家出版局根据国务院关于积极采用国际标准的政策,决定推广实施“国际标准书号”,并用以取代“全国统一书号”。
◆国际标准书号于1970年研制成功,并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式颁布,即《国际标准书号》(ISO 2108)。目前已普遍应用于世界上的167个国家和地区的70多万家出版社。
◆2002年,我国对《中国标准书号》进行第1次修订。使中国标准书号的使用方法和表述方式与国际标准相一致。
◆2005年底,我国组织有关方面专家,依据《国际标准书号》第四版对2002年版的《中国标准书号》进行了修订。《中国标准书号》GB/T 5795-2006已于2006年10月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颁布,于2007年1月1日起在全国实施。我国出版业将正式使用13位中国标准书号。
那么,新旧版本《中国标准书号》之间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最大的区别是中国标准书号(以下简称“标准书号”)的结构变化。2002版的10位数字标准书号由四部分组成:ISBN 组号、出版者号、书名号、校验码。其中组号、出版者号两部分合称为出版者前缀。2006版的13位数字标准书号由五部分组成:ISBN EAN·UCC前缀-组区号-出版者号-出版序号-校验码,其中EAN·UCC前缀、组区号、出版者号三部分合称为出版者前缀。而且,10位和13位数字的标准书号校验码的计算方法不同,正确的方法是去掉10位数字标准书号的校验码,在组区号前加978,以新的模数公式重新计算,得出新的校验码。
现行中国标准书号由英文大写字母“ISBN”和10位数字编码组成,数字编码部分用“-”分成组号、出版者号、出版序号、校验码四段。此次升位时,在“ISBN”后增加“EAN·UCC”前缀号“978”,该前缀由国际物品编码协会分配。13位中国标准书号校验码的计算方法与10位不同。
举例来说,原10位书号ISBN7-5076-0334-2,升位后变为ISBN978-7-5076-0334-7。
附:升位前后校验码的计算方法。
升位前:
ISBN 7-5076-0334-2 ,ISBN校验码计算方法:
1、取ISBN前9位数字
7 5 0 7 6 0 3 3 4
2、取各位数字所对应的加权值(10~2)
10 9 8 7 6 5 4 3 2
3、将各位数字与其相应的加权值依次相乘
70 45 0 49 36 0 12 9 8
4、将乘积相加,得出和数
70+45+0+49+36+0+12+9+8=229
5、用和数除以模数11,得出余数
229÷11=20余9
6、模数11减余数,所得差数即为校验码的值
11–9=2
7、将所得校验码数值放在构成ISBN的基本数字的最右边
7–5076–0334–2
如果差数为10。
中国标准书号计算标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