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特的民族风》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第三节《独特的民族风》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一)聆听《辽阔的草原》、《宗巴朗松》、《牡丹汗》,感受、体验蒙族、藏族、维吾尔族民歌的民族风格,认识了解“长调”、“囊玛”、“爱情歌曲”等民歌体裁,《独特的民族风》教学设计。
(二)初步懂得民歌与人们的生活地域、生活方式、经济形态、文化传统、语言语音等因素之间密切的关系,是形成民族音乐风格的重要原因。
(三)学唱几首不同风格的民族歌曲,在老师的引导下,从优美的旋律中体味其风格及演唱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以蒙古族《辽阔的草原》、藏族民歌《宗巴朗松》、维吾尔族民歌《牡丹汗》;三首民歌为欣赏重点。在聆听、演唱过程中使学生感受、体验少数民族的民歌风格。并能学会对民族音乐风格进行判断。难点:
引导学生多角度关注少数民族民歌,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产生、发展条件及原因作适当探究。
三、教学内容安排
(一)聆听、演唱少数民族民歌,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认识、理解其音乐风格及体裁形式。其中,要以蒙古族长调歌曲、藏族的囊玛和维吾尔族的爱情歌曲为重点。
(二)了解和掌握长调歌曲、囊玛和维吾尔族的爱情歌曲的相关知识;对三个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产生、发展及民间音乐分类知识要有所了解。
(三)对民族音乐产生、发展的条件及原因做适当的探究。
四、教学资源建议
(一)教师课前准备充分相关文字资料和音响资料。
(二)课堂上充分利用学生初中和小学阶段已学过的少数民族歌曲及相关音乐知识,教案《《独特的民族风》教学设计》。
(三)注重发掘学生中的教学资源(例如,班级中的少数民族学生,或能唱、跳少数民族歌、舞的学生以及对少数民族音乐有所了解的学生)。
(四)利用教师课件中的视频资料,让学生在课堂中能够有视觉听觉的直观感受。
五、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建议
(一)充分利用教材,布置、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及参考资料(师生共同)。
(二)对少数民族的民歌,重在引导学生去感受、体验、认识、理解其音乐风格。因此,要保证必要的音乐实践
《独特的民族风》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