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脑复苏76001心肺脑复苏
一、概述
、机体的病理生理变化、诊断与复苏方法、并发症防治与预后评价等
,后者最常见
2
心室颤动:常见原因为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心肌缺血,低血钾,多源性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药物中毒,触电早期等。
心室静止:常见原因为高血钾,室性自主心律或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高度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等。
心电机械分离:常见于广泛的心肌损害,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心脏破裂,心包填塞或严重休克等。
3
二、病理生理
+呼酸组织器官损伤不可逆损伤
大脑4~6分钟,小脑0~15分钟,延髓20~30分钟,脊髓45分钟,交感神经节60分钟,心脏和肾脏30分钟,肝脏2小时,肺脏时间更长些
4
三、临床表现及诊断
1、突然意识丧失或伴有全身抽搐。
2、大动脉(颈、股动脉)搏动消失。
具有上述两点即可作出临床诊断,立即进行复苏术。至于呼吸停止,常在心脏停搏后20-30秒甚至更长的时间后才发生。瞳孔散大虽亦是重要体征,当常在停搏后45秒出现,1-2分钟才固定。至于心音,常可受到抢救时外界环境的影响,故不如摸大动脉搏动可靠。
5
四、心肺复苏方法
●一旦发现心跳呼吸骤停应立即心肺复苏,时间就是生命。
●完整的心肺复苏应该包括基本生命支持、进一步生命支持、高级生命支持。
●近年来,特别提出了保证心跳骤停患者存活的生命之链的概念,即尽早呼救、尽早心肺复、苏尽早除颤、尽早高级生命支持。
6
(一)基本生命支持(Basic Life Support,BLS)
目的:给心跳骤停病人机体组织临时性供氧
步骤:1)识别心跳骤停
2)开放气道(Airway)
3)人工呼吸(Breath)
4)人工循环(Circulation)
7
A-开放气道
应立即使患者仰卧在坚固的平(地)面上
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异物和正确的头部位置
仰头抬颈法仰头举颏法抬举下颌法
8
B-人工呼吸
口对口/鼻呼吸
面罩简易呼吸器
气管插管
口对口和简易呼吸器潮气量为700~1000ml, 气管插管通气一般为400~600ml
胸廓有起伏表示有效通气
通气频率10~12次/min
心脏每按压15次,通气2次
9
●触摸颈动脉有无搏动
●心前区捶击术
C-人工循环
10
心肺脑复苏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