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资源.pptx考
纲浏览
1、能运用材料信息,综合分析说明自然资源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如我国的能源安全问题等。
2、辨证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对有关区域产生的影响。
3、能结合区域实例,探讨该区域矿产资源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4、针对自然资源利用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5、运用材料,分析石油危机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6、运用图表资料,分析我国耕地变化的原因及后果。
7、运用实际案例,讨论人类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的多项成功经验。
资源与能源
一、自然资源概况
1、概念:人类直接从自然环境中获取,并用于生产、生活的物质和能量,在协调系统平衡中起核心作用。
2、分类
土地资源——利用类型
可再生资源
水资源和水能资源
生物资源
气候资源
非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
耕地
林地
草地
建筑用地等
金属
非金属
黑色金属:铁、锰、铬
有色金属
:石油、煤
(水田,旱地)
(三大林区)
(四大牧区)
气候资源
海洋资源
陆地资源
旅游资源
能源资源
——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等
鱼类和海洋水产(渔场)
矿产和海盐(盐场)
海洋能源:潮汐发电
能源资源:为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提供动力的自然资源
常规能源:大规模广泛应用技术比较成熟的能源资源
(煤、石油、天然气、水能、生物能等)
新能源:未被广泛应用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
核能、风能、潮汐能等)
按开发利用状况分
按能量转换分
按形成和来源分
一次能源
二次能源
来自太阳辐射的能源
来自地球内部的能源
来自天体引力的能源
矿产资源
能源资源
自然资源
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能源相互关系图
3、总体特征
①自然资源是有限的;
②自然资源的利用潜力无限;
③自然资源有一定的分布规律。
可再生资源受水热条件的影响具有地带性规律;
非可再生资源——地质规律。
④一个地域的自然资源组成相互联系的整体
类型
水资源
土地资源
矿产资源
海洋资源
特点
总量丰富,人均少,分布不均
类型多样,比例不当
分布广泛,相对集中
条件优越,类型丰富
分布
空间分布不均,南多北少,西北更少;时间分配不均,夏秋多,冬春少,各年之间变率大
①耕地:平原、盆地和丘陵地区(湿润、半湿润区)②草地:北方高原山地和青藏高原(干旱、半干旱区)③林地:东北、西南山区和东南沿海山地
分布广泛、相对集中、煤、铁、石油产区北方居多,有色金属矿南方居多
①鱼类:集中于东海(舟山渔场)②海盐:集中于渤海(长芦盐场)③石油:集中于渤海、东海、南海
问题
水土配合欠佳,淡水日趋紧张,浪费现象惊人
①水土流失严重
②土地沙化严重
③森林资源减少
④草场资源超载
①乱采滥挖
②破坏环境
③浪费严重
①过度捕捞
②海洋污染
对策
,防治水污染
. 。“开源”和“节流”。
贯彻《矿产
法》合理使用,综合利用
捕养结合,
防止污染
识记:中国主要自然资源
本专题高考可能的命题点
①水资源的分布、利用、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影响及合理开发利用措施。
②土地资源(往往与农业相结合)特征、耕地变化的原因及后果、保护土地资源的措施和经验。
③新能源的分布与开发利用。
④能源消费结构的判读及能源问题。
⑤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分布、开发和调配对地理环境及区域发展的影响。
我国主要的能源问题
(1)能源问题
①能源利用率低,单位产值的能耗高
②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对环境影响大
③进口原油超过1亿吨,成为世界第二大原油消费国
④进口原油4/5要经过马六甲海峡,过分依赖水道,不稳定因素多
①转变经济增长模式,提高能源利用率
②开发利用可再生资源,调整优化能源结构
③大力发展替代技术,降低对石油进口的依赖
④建立国家战略石油储备,保护海洋权益和保障海上石油运输线的安全。
(目前在建的四大石油储备基地是浙江镇海、辽宁大连、山东黄岛、浙江岱山)
⑤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能放在首要位置
⑥开设石油期货市场,规避国际价格风险
我国主要的能源问题
(2)解决中国能源安全问题:
人类对土地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保护和利用经验
⑴土地资源相对减少
原因:人口的增长使人均占有量减少;工矿、交通、城市的发展使土地资源总量减少。
⑵土地资源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荒漠化问题、草场超载等)
、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
⑴植树造林,防治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
植树造林是防治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最佳措
能源资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