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电化教育馆和DC加拿大国际交流中心合作编写河北教育出版社和河北教育音像出版社出版
小学和初中《信息技术》教材
编写的
认识、理念、原则、特点
一、对信息技术基本概念和体系的认识
对一门科学的基本概念和体系的认识不同,直接影响相关学科教育的目标确定和教育结果,也直接影响教材的编写和应用理解。
信息、信息社会、信息活动、信息系统、信息传播、信息技术等;
信息论、信息科学、信息学、信息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等。
——信息科学发展
信息论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末,最早局限于通信领域(通信理论)。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出现信息科学。信息科学涉及数学、通信理论、控制论、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电子学、自动化控制以及物理学、生物学等多个领域,是一个边缘学科。
通信与信息:通信就是两个系统之间传递信息。信息是通过符号(文字、图像等)、信号(语言、手势、电磁波信号等)等具体形式表现出来的内容。
信源
编码
信道
解码
信宿
噪声(干扰)
信息
信号
信息
信号
通信系统模式图(信息传递过程——申农模式)
信息概念的定义表述很多种:
1)信息是人们对事物了解的不确定性的度量,从而把信息看作是不确定性的减少或消除。
2)信息是控制系统进行调节活动时,与外界相互作用、相互交换的内容。
3)信息作为事物的联系、变化、差异的表现。
4)信息表现了物质和能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均匀的分布。
5)信息是系统的组织程度、有序程度。
6)信息是由物理载体与语义构成的统一体。
信息的实质:
信息是物质的还是意识的?还是物质和意识结合的?
世界是由物质、能量和信息构成的。
信息是客观的,信息的形式是主观的,信息是通过传递后的再现。
从生产力角度看,生产工具的变革使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蒸汽机的诞生标志着工业化社会的到来。到20世纪50、60年代,发达国家达到高度工业化后,进入新的技术革命,被称为“第三次浪潮”或“第四次产业革命”,其特征为社会的信息化。这时,被认为工业化社会进入信息社会。
材料、能源、信息是社会生产的支柱,在不同技术程度的社会,三大资源支柱的地位各有不同。
手工生产社会,材料最重要;
工业化社会,能源支撑作用最大;
信息社会,信息成为最重要资源。
《信息技术》教材编写说明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