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的编写
导学案的编写
广西宜州市二小韦旭彦
一、什么是导学案
“导”就是指导、引导;“学”不是讲,也不是教,是以学生学为根本要求;“案”是一种方案,一种设计,不是知识、题目的简单堆积,而是学法的阶梯。它是集教师的“导案”、学生的“学案”和综合性评价于一体的导学性文本,它是高效课堂教学理念下教师为学生进行学习设计的产物,被形象地比喻为高效课堂上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指南针”“方向盘”“导航仪”。
二、导学案的功能
“导读”“导思”“导做”的功能,是指引学生自主、
高效学习的路线图。
三、编制导学案四个级别:
一级为“识记类内容”。(生字和重点词语的理解和应用等)
二级为“理解类内容”。(文章的主要内容,文章的结构层次,对人物的评价等)
三级为“应用类内容”。(课文重点语句段的品读感悟)
四级为“拓展类内容”。(结合文章的写作手法或者内容的拓展进行的个人小创作。)
四、导学案的编写的原则。
探索性原则:编写导学案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因此,导学案的编写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问题的重新实现和解决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启发性原则:导学案中设置的问题应富有启发性,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领悟知识的奥妙,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顿悟性。
四、导学案的编写的原则。
灵活性原则: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在编写时,形式上应丰富多彩,灵活多样,内容上也应尽量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梯度化原则:问题的设置尽可能考虑到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由浅入深,小台阶、低梯度,让大多数学生“跳一跳”能够摘到“桃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调动学生进一步探索的积极性。
创新性原则:编写导学案时,强调内容创新,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五、导学案要经五步生成,基本流程为:
先由主备人“个备”,然后返回学科组“群议”,结合大家的建议再由第一主备人修订,分给任课教师,由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再“个备”,最后结合实际的授课经历,做课后修订。
我校语文导学案的基本组成:
目前我们学校导学案的组成有: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可不写在导学案上,但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知识链接、新知探究:学习字词——文章的主要内容——品读感悟——拓展延伸达标检测共设置4个板块。
(一)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具有导向功能,所以目标的制定要明确,具有可检测性,具体要求如下:
——4个为宜,不能太多;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
(一)学习目标
,而且可操作、能达成。学习目标既不能过低,使学生达不到基本的学习要求,又不能过高,造成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也很难达到,如果目标确定的不适度,学生很难实现高效学习。
学习目标:学住”、“我能说出”、“我会运用”、“我能解决”“我能掌握”等可检测的明确用语。
什么是导学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