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戒”,让我们真正走进《语文课程标准》
江苏省如东县掘港小学何建军
早在2003年《语文课程标准》就已经颁布,我们对课程标准进行了六年的解读、领悟和推行,广大语文教师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积极投身教学改革,以高度的创新精神实践着《语文课程标准》,涌现出一大批优秀课例和一些好的教学方法,我们语文教学改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近年来,我担任县骨干教师研修班的导师,听了许多乡镇教师的语文课,发现不少教师的“创新”与《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貌似而神离”,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这样那样的偏差,比如“泛化课程意识”、“淡化文本”、“弱化基础”、“自主、合作、探究的低效”等等。究其原因,这部分教师仅仅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或者仅仅重视借鉴优秀课例中的片断设计,而没有真正更新教学观念。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提醒自己:教学观念是舵,教学方法是桨,无舵之桨,桨力再大,怎能乘风远航?教学观念是种子,教学方法是苗,没有好种,焉能求好苗?教学观念是帅,教学方法是兵,三军无帅,焉能百战百胜?
新课程改革走过了六年,我们针对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种种偏差,提出力戒“泛化课程意识”、“淡化文本”、“弱化基础”、“虚假自主”、“低效合作”、“盲目探究”、“无序对话”、“无度开放”等并不过时。“八戒”,能让我们真正走进《语文课程标准》。实现高效的阅读教学,我们需要“八戒”。
一、戒“泛化课程意识”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学科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开展综合性学习。于是,不少教师泛化了语文课程,对语文进行“盲目综合”,有的教师把大部分时间花在课外内容的补充教学上,语文课堂成了
“资料展示厅”,而对于教材的教学却不深不透,造成训练不扎实,学生学习低效。语文课本内容丰富,涉及了思想品德、自然、科学、音乐、美术等课程的内容;有的教师为了体现跨学科教学的思想,把语文课上成品德与生活课、自然课、联欢活动,更不能上成学科拼盘课,虚化了语言文字的情景与涵泳,放弃了语言文字的感悟和积累。作为教师,我们对自己的学科认识不清楚,对所教学科的本质问题认识不到位,我们改革教学方法那是无稽之谈了。
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强化“语文意识”,力戒“泛化课程意识”,要牢牢记住,语文课姓“语”,小学语文姓“语”姓“小”,不姓“繁”,也不姓“全”,语文学科的综合性绝不是各门学科的整合学习,也不是给语文学科附加一些其他学科的任务。语文学科的综合性学习,不管学习活动涉及哪个学科,其归宿也应该是为语文服务,为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服务,为实实在在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服务,为学生学习语文、运用语文服务。这样,我们改革教学方法,才能让语文教学不断走向高效。
二、戒“淡化文本”
有的教师虽然没有对语文进行盲目综合,但对教材中的文本内容挖掘不够。文本是我们实施教学的首要凭借,是最重要的教学资源,是语文课堂教学之“根”、之“本”。不少教师对教材所蕴涵的信息量挖掘不出来,没有很好地理解与运用文本所承载的价值内涵,有的甚至在课文读不通顺的情况下便“超越文本”,搞所谓的拓展延伸,以展示教学的亮点,这种做法是本末倒置的。曾经听过一位教师执教《特殊的葬礼》,在学生还没有深入感受作者那种热爱环境热爱地球的忧患情感时,教师便引出一个话题:全世界都在为保护地球环境而努力,为了避免因工厂产
论文 “八戒”,让我们走进《语文课程标准》2008091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