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要用的恰到好处.doc


文档分类:办公文档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要用的恰到好处,用多了反而不美,用典有两种,一为直接应用,二为化用,例如。
问牧童,遥指孤村道,杏花深处,那里有人家。
诗词的化用
写诗作文要说有什么诀窍,那是说不清道不明的;要说没有诀窍,似乎又说不过去。年轻人总希望得到高人指点,让自己少走弯路,尽早把文章写得好些、中看些。撇开思想内容不说,写作是在文字使用上见功夫。常用汉字也就那么四五千个,翻来覆去就使用着那几千个汉字,如何遣词造句就成了实实在在的一门艺术。就我的体会,最要紧的就是:求精炼、求变化。精炼,就是用最少的文字表达丰富多彩的内容,没有多余的一句废话,也没有一个累赘的汉字。精炼好理解,而诗文的变化,就值得多说几句了。
变化二字,是同义词组合,变与化还有细微差别。变是表面的改变,化才是实质的变化。化从匕,匕是倒人,通用作“化”。我们讲诗文的变化,主要指实质的变化。《诗经》用“宜其室家”,又用“宜其家室”,只是叶韵而倒语,表面上有改变,并无实质的变化。
苏小妹以文择婿,在一大家子弟卷上批文:笔底才华少,腹中韬略无。全盘否定了。苏东坡为免求亲者难堪,悄悄在两句批文上各加一字,改成:笔底才华少有,腹中韬略无穷。还是现成的句子,只是各加一字,起了实质性变化,做到了点石成金。这算是妙笔化用。
我们说的“求变化”,就是这种妙笔化用。真正的好诗妙词,少不得这种神奇的化用。初唐的王勃作《滕王阁序》,都督阎公开初不以为然,待到写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样的名句,阎公矍然而起,说道:“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其实,这两句是源于庾信的《马射赋》:“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王勃的化用确实令人叫绝,比庾信的原句更显高妙,不愧“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滕王阁序》中还有“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句子,这是化用《后汉书》“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还有“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等等,都是有出处、有来历的。王勃不愧为奇才、天才。
南宋词人辛弃疾作词喜好用典,更是化用前人诗句的高手。《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云:“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读到这里,你自然会想到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更改一字,就是辛弃疾的了。下片说,“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

要用的恰到好处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unlai783
  • 文件大小24 KB
  • 时间2018-04-10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