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大合唱》课件.ppt黄河大合唱
下一页
教学内容
教学目的
教学重难点
课时数
教学用具
导入新课
主页
黄河大合唱
教学内容
一、欣赏
黄水谣
保卫黄河
怒吼吧!黄河
二、音乐知识
大合唱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
回到
主页
教学目的
一、通过欣赏《黄河大合唱》,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英勇抗击侵略者,不怕牺牲、前仆后继的爱国主义精神,并通过音乐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
二、通过欣赏及讲解,使学生懂得什么是大合唱,
并对音乐家冼星海有所了解。
回到
主页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熟悉黄河大合唱
了解大合唱形式
2、教学难点:
真正感受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不怕牺牲、前仆后继的时代精神。
回到
主页
课时数:
一课时
教学用具:音乐教室、钢琴、录音机、多媒体电脑、教学磁带、教学软盘。
回到
主页
教学过程
一、歌曲的创作经过
1938年冬
1939年1月
1939年3月26日
1939年4月13日
1941年
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三队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酝酿长诗《黄河吟》)
抵达延安后(在冼星海同志的建议下改为歌词)
冼星海抱病
(开始谱曲)
抗敌演剧三队在延安陕北公学礼堂(首演)
黄河大合唱九个乐章(序曲、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水谣、河边对口曲、黄河怨、保卫黄河及怒吼吧!黄河)
冼星海在苏联
增加一个序曲
下一页
歌曲介绍
歌曲的基本主题是抗日和爱国。它以黄河为背景,热情地歌颂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战斗意志,歌颂了具有悠久历史的伟大祖国,描述了抗日战争前后黄河两岸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揭露了敌人的残暴,痛诉了人民遭受的深重灾难,勾画了人民群众抗击敌人、保卫祖国的壮丽形象,反映了当时中国人民如火如荼的爱国热潮及坚定的革命信念:最后的胜利是属于中国人民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下一页
黄水谣
《黄水谣》是一首歌谣式的三段体歌曲。第一乐段是女声二部合唱,它描绘了黄河两岸的美丽风光,叙述了这里的人民世世代代开渠筑堤过着和平宁静的日子,旋律抒情婉转;第二乐段是混声四部合唱,它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者侵略中国的罪行,叙述了黄河两岸人民背井离乡、四处逃亡的悲惨生活。其情绪悲痛而压抑。尤其是乐段的收束处,连续两个下行的四度跳进更增强了这种情绪的感染力;第三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变化再现,它发出了令人悲伤的感叹:黄河依然如故,黄水奔流不止,然而物在人去,天各一方,情绪十分凄凉。
尽管这首歌悲痛而凄凉,但它绝无颓废失望的丝毫痕迹,相反,它在悲痛凄凉中蕴涵着希望与奋斗之情。
整体欣赏
部分欣赏
下一页
《黄水谣》VCD现场播放
《黄水谣》VCD现场播放
《黄水谣》VCD现场播放
《黄水谣》VCD现场播放
《黄河大合唱》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