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罗恩病 (Crohn disease,CD)
Crohn病习称局限性肠炎、节段性肠炎或肉芽肿性肠炎,是病因未明的胃肠道慢性炎性肉芽肿性疾病。
病变多见于末段回肠和临近结肠,呈节段性分布。
临床上以腹痛、腹泻、腹块、瘘管形成和肠梗阻为特点,可伴有发热、贫血、营养障碍及关节、皮肤、眼、口腔粘膜、肝脏等肠外损害。
本病有终生复发倾向,重症患者迁延不愈,预后不良。15-30岁多见,欧美多见。
病理
本病有淋巴管闭塞、淋巴液外漏、粘膜下水肿、肠壁肉芽肿性炎症等一系列病理特征。病变可累及全消化道,以同时累及回肠末段与临近右侧结肠者为最多见;其次为只累及小肠(主要在回肠,少数见于空肠)。病变分布呈节段性,组织学为全壁性肠炎,非干酪性肉芽肿。
临床表现
起病大多隐匿、缓进,病程较长,可达数月或数年,病程呈慢性、长短不等的活动期与缓解期交替,有终生复发倾向。少数急性起病,表现为急腹症,酷似急性阑尾炎或急性肠梗阻。
一、消化系统表现
腹痛:为最常见症状。常位于右下腹或脐周,间歇性发作,常为痉挛性疼痛伴有肠鸣,餐后加重,排便后暂时缓解。如持续性腹痛、压痛明显,提示炎症波及腹膜或腹腔内脓肿形成。全腹剧痛和腹肌紧张,可能是病变肠段急性穿孔所致。
腹泻:为常见症状,由病变肠段炎症渗出、蠕动增加及继发性吸收不良引起。腹泻开始为间歇性发作,病程后期为持续性。糊状便,一般无脓血或粘液,病变涉及结肠下段或直肠者,可有粘液血便及里急后重。
腹部肿块:由于肠粘连、肠壁与肠系膜增厚、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内瘘或局部脓肿形成所致。以右下腹与脐周为多见。
瘘管形成:因透壁性炎性病变穿透肠壁全层至肠外组织或器官而形成瘘管。内瘘可通向其他肠段、肠系膜、膀胱、输尿管、阴道、腹膜后等处。外瘘则通向腹壁或肛周皮肤。瘘管形成是Crohn病临床特征之一。
肛门直肠周围病变:部分病人肛门直肠周围瘘管、脓肿形成及肛裂等病变。
二、全身表现
发热:常见间歇性低热或中等度,少数呈弛张高热伴毒血症。发热系由于肠道炎症活动或继发感染引起。
营养障碍:消瘦、贫血、低蛋白血症、维生素缺乏、缺钙致骨质疏松等。因慢性腹泻、食欲减退及慢性消耗等所致。
急性发作期有水、电解质紊乱。
克罗恩病护理查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