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医学文化
第四讲儒文化与中医
一、儒学源流
冯友兰:“儒家者流,盖出于文士。”
儒:最初指冠婚丧祭时的司仪,后泛指有知识才艺者。
儒学发展三阶段:原始儒家、汉代经学、宋明理学。
(一)原始儒家
原始儒家指由孔子开创,孟子、荀子发展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
孔子
孟子
荀子
1、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儒家创始人,被尊为“至圣”、“万世师表”。
曾任鲁国司寇,一生致力于文献整理和传道授业,删定了六经,创立私学。门人所辑《论语》体现其思想。
(1)以“仁”为核心的道德伦理观
《论语·颜渊》:“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论语·颜渊》:“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仁忠、恕德政
(2)礼制观与正名思想
《论语·颜渊》:“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论语·颜渊》:“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论语·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礼制正名
(3)刚健有为的人生观
《论语·宪问》:“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礼记·大学》:“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
(4)崇尚中庸的方法论
《论语·雍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礼记·中庸》:“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朱熹:“不偏之谓中,
不易之谓庸。”
不偏不倚无不过无不及
《中庸》:“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
《论语·先进》:“师(子张)也过,商(子夏)也不及……过犹不及。”
《中庸》:“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 ”
修身、处世、治国之大法
2、孟子
孟子(公元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有“亚圣”之称。
从孔子之孙子思习儒,曾为稷下学宫的主讲,游说各国诸侯,与门人共著《孟子》七篇。
《中国古代医学文化》儒文化与中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